当前,特朗普并不满足于仅仅对中国实施高额关税。美国正在升级策略,试图拉上更多国家共同“围堵”中国。
(特朗普计划升级关税战?)
那么,哪个国家或组织最有可能成为特朗普战略的“棋子”?中方有何应对之策?
首先来看东盟。在中国外贸地图中,东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升温,无论是在经济合作还是政治对话层面,都在逐步深化。
此次,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施压,中国显然早已预见到了潜在挑战,并迅速展开对东盟的对话交流。通过直接访问东南亚三国等方式,中国希望巩固这个重要贸易伙伴的立场,确保东盟不会轻易转向。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铁路合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欧盟、韩国和日本这三个经济体,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却也是特朗普策略中最具变数的对象。尤其是欧盟,其内部各国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某些国家或许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增长,未必会对特朗普的“橄榄枝”说不。
再来看看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依赖美国安全保护的国家,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非常密切。当面临自身经济利益和中美贸易争端时,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可能成为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对华立场的触发点。
这种情况下,日本和韩国是否会向美国倾斜,对中国采取某种形式的贸易限制,将成为一个值得持续观察的悬念。
(日本可能彻底倾向美国)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该如何应对?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条成熟的战略思路。
从近期中国商务部的表态和反制措施来看,中方对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的行为早有预判,并已采取系统性应对措施。
首先是商务部的警告,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国正以“对等关税”谈判为名,胁迫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贸易,以换取关税豁免。我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牺牲中方利益与美国达成交易,也绝不会接受这种情况,对等反制措施将是我们会作出的回应。
(商务部作出明确回应)
从历史经验来看,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美国多次采取类似策略,如要求墨西哥、加拿大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中方对此类施压手段已有成熟应对机制。
此外,中方通过国际经贸组织和双边外交沟通,已经提前掌握美方谈判动向,并预判其可能采取的行动。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为应对美国的施压策略,中方已采取多维度反制与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外交与法律反制,中方已就美国加征关税措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利用国际规则反击。对配合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外国公司实施制裁,限制其在华经营。
(世贸组织)
第二,经济与贸易反制,中方已经宣布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大排量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此外,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鼓励企业向东南亚、拉美转移部分产能。
第三,国际舆论与合作伙伴的争取。揭露美国“胁迫外交”,通过官方声明和国际媒体揭露美国施压他国的行为,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与此同时,强化与欧盟、东盟合作,中方近期与西班牙、德国等欧盟国家加强经贸对话,确保欧洲不跟随美国对华脱钩政策。
第四,技术自主与产业升级,针对美国对华芯片限制,中国加大对重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最后一点,也是我们的王牌,进行稀土管制,中国是全球稀土精炼主导者,可通过对美限制出口,反制其高科技及军工产业。
(从管制稀土对美国进行反制)
总的来看,中方已做好全面应对准备,中方不仅预判到美国的施压策略,更是已经构建法律、经济、外交、技术四位一体的反制体系。
未来,若美国执意胁迫他国限制对华贸易,中方可能采取更严厉措施,包括扩大制裁清单、强化区域经贸联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以削弱美国单边制裁的效力。中方的核心立场是,绝不接受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的交易,并将坚决捍卫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