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最近两年涌起一股“建房热”。这个在农村生活过,或者是去过农村的,应该感触是最深刻的,几乎每个村子这些年都在搞建设,都有人在建新房。

有的人急切地翻新旧屋,有人甚至不惜举债盖起高楼。这股热潮,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愈发汹涌,许多农民担忧“政策生变”,觉得“此刻不建房,往后就没机会了” 。

但实际上,这种一窝蜂的建房行为,背后隐藏着诸多容易被忽视的隐患。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先聊聊一部分人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误读。文件着重强调“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这无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旨在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然而,部分农民却将其片面理解为“再不建房就来不及了”,从而盲目跟风,仓促建房。

事实上,政策传递出的是分类施策、严控乱建的明确信号。不同村庄依据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绝非一刀切式的大规模建设;

同时,耕地保护红线坚如磐石,任何违建行为都必将受到严厉查处。那些怀揣着“抢建能多拿补偿”想法的农民,很可能会大失所望。

在浙江某地,去年就有23户村民因未批先建,房屋被责令拆除,多年积蓄打了水漂,损失惨重。

再看看跟风建房带来的现实风险,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风险。


建一栋像样的楼房,少说也得二三十万,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而言,是多年的心血积蓄。

一旦选择举债建房,家庭便可能陷入经济困境,未来数年都要背负沉重的债务压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政策风险也不容小觑。未经审批就建房,大概率会被认定为违建。即便房屋已然建成,也可能面临无法确权、不能交易等难题。

这意味着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房子,无法得到法律认可,无法流转变现,一旦遇到规划调整或整治行动,还可能被拆除,所有投入付诸东流。

使用风险同样突出。当前,大量农村新房常年无人居住。在湖南某村的调查显示,高达60%的新建房屋一年中居住时间不足一个月。

这些房子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长期闲置还会导致房屋老化损坏,需要不断投入维护成本,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那么,农民在建房之前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务必了解清楚当地的规划政策,明确自己所在村庄的发展方向是保留、合并还是拆迁。

如果村庄有拆迁规划,盲目建房可能不仅拿不到补偿,还会因违建面临罚款。

其次,衡量自身实际需求。若长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村次数寥寥,花费巨资建房的必要性就值得商榷。

再者,要确保建房手续合法合规,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动工”的原则,避免因手续不全导致违建风险。

农村建房是大事,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生活。面对这股建房热潮,农民朋友们需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误读政策。

唯有全面了解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让辛苦积攒的财富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你认为在农村建房有必要吗?尤其是建了以后,常年又在外地打工,老家的房子长期闲置,这样还有必要建房子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