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曾将纯电视为“唯一未来”,而增程和插混技术则被贴上“过渡”标签。然而2025年的今天,市场格局发生戏剧性逆转——小鹏、智己等曾专注纯电的车企纷纷推出增程车型,2024年插混/增程销量同比激增85%,占新能源总销量的40%。这一转变背后,是技术迭代、市场差异与用户需求的深度碰撞。



一、纯电神话的全球性挑战

  1. 基建落差催生实用需求 中国超充网络覆盖98%高速路网,800V平台实现“10分钟补能200km”,但全球市场充电基建严重失衡:东南亚充电桩覆盖率不足5%,欧洲因电网老化实施限电,非洲依赖柴油发电机。增程/插混的“可油可电”特性成为刚需,无需依赖充电桩,92号汽油即可补能,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2. 用户偏好转向实用主义 调研显示,30万级以上用户更看重“无续航焦虑”而非极致加速。2024年增程/插混用户复购率达89%,高于纯电的78%。冬季续航缩水、高速充电排队等问题,推动消费者从技术信仰回归实际体验。
二、技术进化重塑竞争逻辑



  1. 痛点变卖点的技术突破
  • 小鹏增程平台纯电续航430km,支持5C超快充,补能速度媲美纯电;
  • 理想静音增程器噪音仅32分贝,亏电工况下体验优于燃油车;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密度达255Wh/kg,电耗降至16kWh/100km。
  1. 全球市场的降维打击 在印度、中东等纯电基建薄弱地区,增程/插混销量碾压纯电。大众ID.系列转型插混后,欧洲Q4销量环比增长45%,而纯电车型下滑12%。
三、车企的战略转身



  1. 新势力的生存抉择 2024年蔚来、小鹏现金流承压,增程/插混研发成本仅为纯电的60%,毛利率高出8个百分点,成为止血关键。小鹏内部数据显示,增程车型覆盖用户群体更广,显著提升盈利韧性。
  2. 传统巨头的弯道超车 大众、丰田在纯电领域落后,却通过插混技术重获优势:大众ID. Tourer插混版欧洲售价低于纯电版3000欧元,丰田第五代THS插混亏电油耗仅4.2L/100km,补能成本优于同级纯电。
四、未来:多元共生的新生态

行业正从“技术路线之争”转向“用户价值优先”。增程/插混凭借全场景适应能力,成为跨越地域和消费层级的普适解。正如理想汽车所言:“用户要的不是纯电或增程,而是没有焦虑的电动车。”这场转型并非技术的倒退,而是对市场真实需求的深度回应——在多元能源时代,没有过渡技术,只有更优解决方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