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飞船成功发射,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成功入住“天宫”,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近些年来,中国航天、航空事业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吸引了无数年轻学子向往的目光。但是,航空航天事业是否真如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怀着满腔热情,想要投身伟大的航天事业,应该读什么专业更合适?国内院校众多,综合性大学和行业强校,该怎么选择?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


专业细分领域

航空航天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深度融合与紧密协作,除了飞行器本身的设计与制作之外,还涉及电子、信息、控制、能动、材料等学科领域。

通常意义上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围绕飞行器展开的。在本科阶段,航空航天类专业属于工科门类,包含12个专业,大致可以分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动力工程、控制与信息、环境与生命保障四个类别。


航空航天类专业


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细分为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智能飞行器技术、飞行器运维工程等专业,是研究飞行器总体、各个零部件、结构的设计与制造、飞行力学与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个学科对力学的要求很高,涉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

飞行器动力工程,侧重点就在于研究飞行器推进动力。不管是飞机也好,火箭也好,动力究推进都是重中之重,所以单拎出来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飞行器动力也是侧重在力学方向,同时也会涉及到一点燃烧学,航空煤油、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等均会涉及到燃烧,因此与能动专业很相似。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则会加上与电气智能化的结合。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是一个交叉专业,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运行的过程当中的控制、与地面的通信等融合了飞行器与控制、信息学科。在整个航空航天类专业中,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是最接近电子、信息、自动化的。

最后,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主要研究航空航天人机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和航空宇航生命保障技术。比如说,南航的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研究乘坐飞机时,在万米高空巡航的飞机如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气压,北航与哈工大研究在太空中各种各样的飞船如何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舒适。这个专业开设的学校其实很少,就只有哈工大、北航和南航,并且哈工大和北航是大类招生啊。

在研究生阶段,航空航天类专业称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工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面细分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人机环境工程等4个方向,基本上与本科阶段是一致的,只不过本科阶段分类更细,研究生阶段更加深入。



专业就业方向

在航空航天类专业来说,细分领域意味着就业方向。虽然都分属于航空航天类专业,但不同方向在岗位、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大相径庭。对于想成为总师的学子,想要突破技术封锁,想要实现个人抱负,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条路无疑是充满挑战的。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这一类宽口径、高回报的专业,可能更适合大多数学子。在整个航空航天类专业中,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由于涉及学科多,就业面相对比较宽,往控制方向的无人机的控制算法、自动控制,往通信方向的雷达、侦测等,甚至如今大热的低空经济领域也能胜任。

航空航天类专业之所以看起来“高大上”,主要是因为其就业方向集中在“国”字号单位、科技大厂等传统意义上的“金饭碗”。国资委下98家央企,航空航天领域主要是4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发)。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航空、航天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航空领域面向大气层以内的飞行器,航天则面向大气层之外的飞行器。在四大央企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主要面向航天领域,包括火箭、空间站、宇宙飞船、探测器等;航空工业主要面向航空领域,研究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载机、无人机等;中国航发则是专门为攻克发动机而成立的。

此外,每一个央企下面会分设不同的系、所。比如说,航天科技下边有11个院所,一院是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五院是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面有501所,502所等;中航工业下面有611所、612所、613所、618所等。

相对而已,航天的待遇普遍比航空高,并且航天领域的就业一般来说会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主要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武汉等,而航空领域的就业比较分散,哈尔滨、沈阳、景德镇、南昌、株洲等都有分部,很多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关热门专业

航空、航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火箭、人造卫星、飞机、空间站等,都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学科能够去支撑的,而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就拿号称“航天第一校”的哈工大来说,其航空航天类专业并不是最出色的,反而是机械、控制、力学等相关学科最突出。

因此,真的想去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话,除了航空航天类专业,也可以选择一些宽口径就业的专业,包括机械、能动、自动化、仪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甚至于材料、工程力学等,都与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制造密切相关。

学习这一类相关专业,一方面是对于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作并不相悖。进入四大央企,收入高、工作稳定、上升空间大。尤其是,当你的院校层次比较高,又能读到硕士、博士的时候,那么,进入航天一院、航天战术武器研究院等,都能获得不错的待遇,基本上博士应届生起薪是30万左右,五年后能够拿到税前50万的薪资,同时解决北京、上海的落户问题,都是相当不错的;

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有转业的余地。要知道,航空航天领域并不全部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情怀、理想固然重要,但竞争激烈、晋升周期长、工作内容单调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现实没有期待的那么理想时,控制类专业可以转到自动驾驶的车企,计算机转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机械的转到智能机器人等,年薪百万都是常规操作。

因此,报考宽口径就业的热门专业也不失为一种更理性的选择。



专业院校哪家强?

与计算机、机械,电子、信息等专业相比,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院校就少了很多。即便如此,不同院校之间实力也有云泥之别:首先是国防七子都有航空航天类的专业,外加一个国防科大的实力比较强,同时部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有开设相关专业,最后便是办学层次较低的专业院校。

单论学校的整体学科实力的话,北航、西工大综合实力更强。这两所院校既研究无人机、飞机、大飞机的,也有研究运载火箭、导弹、卫星、探测器的,航空、航天的学科十分全面,同时创建了航空学院、航天学院和民航学院(北航称为航空学院、宇航学院和飞行学院)。因此,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这两所院校双双获评最好的A+。代表航空航天类学科、科研最高水平的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就是依托北航创建,北航在航空领域的实力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至于航天第一校,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哈工大,但向来低调的国防科大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并不哈工大逊色。人造卫星、小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等都是哈工大、国防科大比较擅长的方向,但这两所院校的航空类专业相对比较弱,整体实力在第四次评估中为B+。



北理工虽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为B,但地处北京的优势便是有众多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的加持,背靠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大央企,更容易获得深度合作的机会。北理工虽然没有像北航、西工大、哈工大那么全能,但在导弹领域特别突出,尤其与航天科工集团在导弹领域有深度合作,每年往航天科工集团输送的人才不低于300人。

南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航空类专业比航天更强,主要在民航、直升机等方向较为突出。1970年,西工大的直升机专业整体调入南航,使南航直升机领域的实力大增,直至今天,南航每年会向大疆无人机输送人才,研究类似于小型无人机的旋翼机型无人机。

“国防七子”中,哈工程、南理工的专长都不在航空航天领域,但哈工程在导弹领域有一定的积淀。并且在“国防七子”中学习机械类、自动化类、探测制导相关专业都能进入航空航天领域。



双非院校里有两个实力比较突出的,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这两个学校也基于当地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沈航背靠沈飞、中航工业,南昌航空背靠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他们都是有自己当地的成熟的产业链的。这两所院校的本科生就业也能到当地相关企业,读研也有比较大的机会进入985、211院校。

这两所院校之下,还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郑州航空、西安航空等,这几所院校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即使是西安航空学院背靠西飞,但在实际的就业中很少往航空航天方向去发展。如果真的要从事航空航天类的工作,还是要进入办学层次比较高的院校。



除了航空航天类院校之外,不少实力强劲的综合类大学,在航空航天类学科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处于中上游水平的“985高校”,其航空航天类专业也有一定的优势

中山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时间不长,但其优势在于底蕴深厚,经费充足。硬核的工科需要大量资金搭建科研平台和各种实验条件。位于中大深圳校区的航空航天学院,有大量师资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费条件,目前发展势头正猛。

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都在成都,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非常多的合作,包括实习、校企实践、项目课题。因此,即使这两所院校在航空航天的学科实力没有那么的突出,基于背后的强大的产业链也是一个独特的优势。

至于厦大,曾经的航空研究也是赫赫有名的,后来在建国初期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原厦大的航空系拆分出来,与其他院校的航空系组建了现在的北航。后来,厦大在2015年重新创建了航空航天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出任首任院长,或许再过几年其实力能有所提升。



最后,一个行业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表面的高大上也好,辛苦劳累也罢,都只是非常片面的认知。航天、航空事业数十万人的团队,能够成为总师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人都需要长时间固守基层。但航天、航空事业意义深远,还是希望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毕竟,在“情怀”不值钱的年代,才显得弥足珍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