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还记得我吗?”他端着酒杯站在我面前,眼神平静如水。
我怔住了,这张脸似曾相识又陌生。“当然,李明,我们大学同班。”
我强装镇定,内心却翻江倒海。
他轻笑,那笑容里藏着什么?十二年前我给他的讥讽与冷漠是否还未消散?
他如今的身份让我不寒而栗...
01
水晶灯映照下的高端酒会,人头攒动。
这是我跳槽后第一次参加的行业交流活动,策划总监的职位让我忐忑又期待。
我穿着精心挑选的套装,举着香槟,游走于各色西装与晚礼服之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游刃有余。
这时,人群中一阵骚动。
“李总来了。”
“李明?最年轻的科技新贵?”
“对,就是他,听说去年带领公司市值翻了三倍。”
我好奇地向入口处望去,只见一位身材挺拔的男士被众人围绕着,他穿着得体的深灰色西装,举手投足间尽是自信与从容。
那个侧脸,莫名地熟悉。
当他转过头,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不是李明是谁?大学时坐在教室后排,沉默寡言,衣着邋遢,被我和闺蜜们暗自嘲笑过无数次的李明。
我几乎认不出他了。
曾经的黑框眼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庞;曾经的乱糟糟头发变成了精心修剪的短发;曾经的驼背已挺得笔直。
最大的变化是他的眼神——不再躲闪,而是充满了洞察一切的锐利。
我下意识地避开,不想被认出来。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酒会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地把他引向我所在的方向:“李总,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新加入我们的策划总监林小雨。”
瞬间,我们四目相对。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你好,林小雨。”他伸出手,声音低沉而有力。
“你好,李总。”我努力保持微笑,手却在微微发抖。
“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他问道,眼中带着探询。
一瞬间,过去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大二的秋天,教室的后排。
李明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一本书翻来覆去地看,几乎不与人交流。
他穿着永远不变的格子衬衫,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头发乱糟糟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看那个怪胎,”我的闺蜜小声说,“他是不是三天两头穿一样的衣服?”
我们捂嘴偷笑。
那时的我,是系里的风云人物。学生会干部,校园歌手大赛亚军,社交活动的常客。
而李明,则是我眼中的另一个世界的人——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不懂时尚,仿佛与这个年轻活力的校园格格不入。
有一次,小组作业分组。
“谁和李明一组?”老师问道。
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正和闺蜜们交换眼神,准备组队。
老师看了看名单:“林小雨,你和李明一组吧。”
我的表情瞬间僵硬。
“老师,能不能换一个?”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教室里响起窃笑声。
我看到李明的脸瞬间涨红,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了头。
后来,在我的坚持下,老师重新调整了分组。我如释重负,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言行给他带来的伤害。
还有一次,系里组织了一次郊游。
李明罕见地出现在活动中。
他站在人群边缘,手足无措,像是不知道该做什么。
“嘿,你们看,”我对朋友们说,“他是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真好笑。”
郊游中拍合照时,他站在最边上。我和朋友们刻意挤到远离他的另一侧。
照片洗出来后,他的半个身影被裁掉了。没人在意。
最令我不齿的是他的一次“示好”。
那是我生日那天,朋友们在食堂为我庆祝。
李明经过时,犹豫了一下,走到我面前。
“生日快乐。”他递出一个包装朴素的小盒子,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哦,谢谢。”我不冷不热地接过礼物,甚至没有打开,就随手放在一边。
朋友们投来询问的目光,我做了个鬼脸:“大概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吧。”
大家都笑了。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偶然打开那个盒子——里面是一个精致的书签,上面用毛笔写着“书中自有黄金屋”。背面还有一行小字:“祝学业有成”。
那时的我,沉浸在自己光鲜的小世界里,从未想过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多少伤害。
而那个沉默的男生,只是默默承受着一切。
02
酒会上,往事如烟,令我无地自容。
“我们是大学同学。”我终于说道,“不知道李总还记不记得。”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当然记得,林同学。”
就这样,十二年后的重逢,开始于这句貌似平常的寒暄。
酒会继续,我悄悄打量着他。
他与身边人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透露着非凡的气场和魅力。偶尔碰杯时,他的谈吐睿智而不张扬,对各种话题都能侃侃而谈。
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近乎崇拜。
“李总年仅35岁就带领公司上市,真是传奇啊。”
“听说他拒绝了硅谷几家巨头的邀请,坚持自主创业。”
“他捐了一亿给母校设立奖学金,却从不宣传。”
这些窃窃私语飘入我的耳中,每一句都让我更加惊讶。
当年那个在角落里看书的男生,如今已是叱咤风云的行业领袖?
我偷偷用手机搜索了他的名字。
屏幕上立刻跳出无数相关新闻:
《85后创业者李明的成功之道》 《从零到百亿:李明的创业传奇》 《科技新贵李明投资布局大揭秘》
一张张照片显示他与各界名流的合影,参加国际论坛的演讲,接受知名媒体的专访。
而这一切,都与我记忆中那个不起眼的男生判若两人。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际遇。
大学毕业后,我凭借外表和社交能力顺利进入一家广告公司。起初风光无限,却在三十岁后职业发展逐渐停滞。跳槽、变动,始终无法突破中层管理的天花板。
如今,我刚刚离开工作五年的公司,来到这个新环境,内心充满不安与压力。
而他,已经站在了行业的顶端。
命运的反差如此强烈,令人唏嘘。
“林总监似乎很关注李总?”身旁的同事悄声问道。
我慌忙收起手机:“哦,我们是大学同学。”
“真的吗?那太巧了!李总可是我们合作方的大佬,你们认识对公司项目肯定有帮助。”同事兴奋地说。
我勉强笑笑,内心却五味杂陈。
是啊,当年被我嫌弃的人,如今成了可以决定我职业命运的“大佬”。
这种感觉,既讽刺又令人不安。
酒会进行到一半,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他。
“好久不见,李明。”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他身边的人自觉地退开,给我们留出空间。
“是啊,好久不见。”他微笑着,目光平静地看着我,“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我撒了个谎,“一直在广告行业,刚来这家公司不久。”
他点点头:“听说了,策划总监,不错的职位。”
气氛有些尴尬。我急于打破沉默,开始热络地回忆大学时光。
“记得我们大学那会儿的文学课吗?老师总是点你回答问题。”
“记得系里组织的那次郊游吗?天气特别好。”
“毕业晚会你参加了吗?我唱了首歌,很可惜你没看到。”
我刻意挑选那些美好的片段,仿佛我们当年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只是礼貌地点头,偶尔应和几句,眼中带着一丝我看不懂的情绪。
“你呢?毕业后直接创业了吗?”我问道。
“不,先在国外读了研究生,然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几年,积累经验后才开始创业。”他简短地回答。
“真厉害。”我由衷地赞叹,又有些酸涩,“看来当年就能看出你的与众不同。”
他笑了笑,没有接话。
我忽然发现,他对待其他人时的热情和健谈,在面对我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礼貌的疏离感。
这种感觉令我不安。
是否他还记得当年的种种?那些尴尬、排斥、嘲笑?
我试图再次拉近距离:“听说你为母校捐了很多钱,真了不起。”
“举手之劳。”他淡然道。
又是一阵沉默。
我感到自己像是站在聚光灯下,所有的伪装都被他看穿。那些精心准备的社交辞令在他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周围不时有人过来打招呼,他们对李明毕恭毕敬,而我则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
“李总,关于下个季度的合作计划...” “李总,能否抽空参加我们的产业论坛...” “李总,您对元宇宙的看法...”
每一次插入的对话都让我更加明显地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差距。
他是众星捧月的中心,而我只是众多仰望者中的一个。
我从未如此强烈地体会到社会地位带来的鸿沟。
曾几何时,在大学校园里,我是光彩夺目的那个,而他不过是角落里的影子。
如今,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向。
酒会进行到深夜,人群逐渐散去。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落寞。
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于地位的反差,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惭愧与后悔。
面对当年我嫌弃的人如今的成就,我不知该如何自处。
03
夜已深,酒会即将结束。
露台上,星光点点,城市的灯火在远处闪烁。
我和李明都站在栏杆旁,手中的酒已所剩无几。
不知是酒精的作用,还是内心的挣扎,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冲动。
“李明,”我轻声叫他的名字,不再使用敬称,“能聊聊吗?”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我脸上:“当然。”
“这些年,你...变化很大。”我斟酌着词句。
“人都会变。”他简短地回答。
我深吸一口气:“记得大学时的事吗?”
他沉默了片刻:“记得。”
“我当时...”我想道歉,却又觉得此刻的道歉太过刻意,仿佛是因为他的成功才有的歉意。
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过去的事,都过去了。”
这句话让我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一丝失落。
酒过三巡,我鼓起勇气向他提出职业上的帮助请求:“李明,其实...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公司新项目需要与科技公司合作,如果能得到你们公司的支持...”
他听完后的表情顿时有了变化,而我却没想到他竟然会这样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