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临甲7号”沙龙活动现场,经济学家林毅夫以其一贯的理性与洞见,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中国航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林毅夫从历史纵深与未来图景的双重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与应对之道。
林毅夫特别强调,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仍未被充分释放。2024年中国人均GDP达13445美元,距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14005美元)仅差4%,若中国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一历史性跨越将成现实。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重构,技术革命与地缘冲突交织,中国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将重塑世界秩序的逻辑。
观察者网整理了林毅夫在活动的发言,未经作者本人审定,供各位读者参考。
4月21日,林毅夫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临甲7号”沙龙活动现场发表演讲。
林毅夫: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形容今天的天气叫“风雨如晦”,这用来形容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同样非常恰当。4月,美国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了所谓的“对等关税”,对中国的关税之高更是前所未见。我想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场特朗普的关税冲击波对世界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中国有一句话叫“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只有了解从过去到现在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从而应对将来的变局。
所以,我想从中共二十大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作为切入点,来谈谈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什么变局在加速演进?然后,再来谈谈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
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解读。经济是基础,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想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谈谈这个话题。
谈及百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20世纪刚刚开始的1900年,当时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八国联军侵华。这八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为什么它们要组成联军?因为它们是当时世界的列强,如果跟它们有冲突,它们就会派出军队万里迢迢来攻打。为什么这八个国家可以成为当时的世界列强?当时这八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占到了当年全世界的50.4%,也就是全世界经济的一半。
过了一百年后的2000年,世界上有一个八国集团,除了奥匈帝国被加拿大替换了,其他成员国跟当年的八国联军成员完全一样。为什么这八个国家要组成八国集团呢?因为这八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按照当时200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这八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世界经济的47.7%。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00年的时间,新的八国与旧的八国,在经济体量上仅仅下降了2.7%。由于经济是基础,所以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是非常稳定的,或者说20世纪是和平还是战乱实际上基本由这八个国家的关系决定。因为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发生的:由于地缘经济利益的冲突,同盟国和协约国已经无法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了,于是就爆发了战争,最后演变成了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是因为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爆发了战争。
为什么我们在2018年前后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呢?因为八国集团的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47.7%下降到了2018年的34.7%,经济力量的下滑意味着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
图片来源:环球网
最明显的一件事情就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过去无论是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基本上就是八国集团领导人坐下来开个会,定个主意,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跟着这么做,问题就解决了。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发现,八国集团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2008年12月,小布什总统在华盛顿召开二十国集团峰会,共同商议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并且确定了二十国集团峰会一年至少召开一次。
从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这是100年当中不曾有过的,因为20世纪的八个领头国家,它们的经济地位相当稳固,它们对于国际事务的驾驭能力同样非常强。进入到21世纪后,短短18年的时间,它们的经济总量就从2000年的47.7%下滑到了2018年的34.6%。原来是花100年的时间,下降2.6个百分点,现在只用了18年就下滑了13.1个百分点。
为什么20世纪的100年间,这八个国家的经济地位都非常稳固,但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格局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其实这些发达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速度没什么变化,它们从19世纪末以来,每年的人均GDP增长大概在2个百分点左右波动,加上人口增长,那就是3个百分点,所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非常稳定的。
但为什么进入21世纪后会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从1978年至今,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8.9%,年均增长达到8%。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2000年的时候占全世界的6.4%,到了2018年的时候,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6.8%,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对比八国集团下降的13.1个百分点,我们就会发现:八国集团自己的增长实际上是稳定的,但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所以八国集团的比重下滑了。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率不断下降。同时,发达经济体也享受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体量下降,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衰退,所以它们不免感到失落,尤其是美国。
美国在19世纪末以后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但到了2014年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是超过美国的。所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理所应当应该是增加的。
过去,美国一直是世界的主导者,如今有一个经济体量跟美国差不多的国家出现,美国对此作何感想?中国有一句话叫“卧榻之处,岂容他人安睡”,因此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就希望利用其军事、科技、金融方面的优势,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最早也是奥巴马时代提出了“重返亚太”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美国自二战以后,在全世界有800多个军事基地,所谓“重返亚太”就是想早点结束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事,从而加强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
美国这么做的目标是什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以,特朗普上台以后,就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拜登上台以来,虽然有所回转,但现在特朗普2.0归来,可以说是变本加厉。
因此,我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造成的。当前,中国不仅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下的第一大国,而且还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是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有人说,现在美国采取的政策非常像1920年代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后的表现,当时的美国就选择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就业。但是,这带来的影响是让整个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重启。我想这也是大家所担心的事情,当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事情到最后都会过去。
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
既然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造成的,那什么时候世界经济能恢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呢?我个人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后还是依赖于经济格局的进一步变化。从美国的角度来讲,美国不想看到中国发展,这样它就可以继续维持世界老大的地位。但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被灌输的思想是:发展是人权。中国当然要发展,我想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都不能接受——“让我们不发展,以此来维持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独霸”。
我觉得,当中国的人均GDP发展到美国一半的时候,新的世界格局可能就会趋于稳定了,而且我相信这会是一个更好的、对大家更有利的格局。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那中国的经济规模就是美国的两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内部当然也有地区间的差距,像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是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话,那我国沿海发达的“三市五省”可能就能达到美国传统的人均GDP水平。虽然中国“三市五省”的人口大概在4亿多,略大于美国,但是届时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将会和美国相当。现在特朗普可以对中国发动科技战,因为美国的科技领先,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可能就很难找到领先的地方了。大家可以有分工,但是很难说你的水平高到可以卡我脖子的程度。
贸易是双赢,不贸易是双输。互相做贸易双赢的时候,小经济体获益更大,大经济体获益相对更小。但是,不贸易双输的话,大经济体损失也相对更小。这就是特朗普讲的,“我手中有牌”,意思就是我可以让你的损失更大。不过在中美关系中,如果不贸易,美国的损失会比中国大得多,因为美国作为高收入国家,它最重要的一些产业都是高科技产业。
高科技产业的特性是什么?要维持科技领先,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然后根据利润来决定它有多大的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两倍,由于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美国这些高科技企业才能有很高的盈利。所以对于这些高科技企业来说,有无中国市场是生死攸关的。对美国老百姓而言也是一样,中国拥有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跟中国做贸易可以维持美国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美国、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如果双方能够把关系处好,那世界格局就能保持稳定。
这是我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呢?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一定要继续发展。最近似乎有不少悲观论调,比如中国经济见顶论或是中国经济崩溃论。当然,这种言论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崛起属于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每隔几年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然而,至今为止中国都没有崩溃,而且还继续维持着稳定与快速发展。并且,中国可以说是过去40多年间,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没有出现过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国家。
所以,任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问题的本质。从问题的本质来讲,一个国家能不能维持经济发展,那就要知道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发展的本质,是技术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点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
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我前面说过,从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增长就稳定在2%左右,经济增长速度在2%-3%。虽然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在世界最前列,但他们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花费更大,风险也更高。发展中国家拥有后发者优势,在传统产业中,虽然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但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它的风险和成本是相对更低的。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3445美元,属于中等偏上,即将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比有什么样的差距呢?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2.6%,这相当于德国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韩国在1985年与美国的差距水平。这三个国家当时都属于追赶阶段,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的12年间,其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8.6%;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其人均GDP增长速度也达到8.6%;韩国虽然在90年代遭遇东亚金融危机,一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但在1985年到2001年,其人均GDP增长速度也达到了8.1%。
这些追赶国家利用后发者优势,都能够做到在16年的时间里,实现人均GDP增长超过8%以上的成就,这代表中国也可能做到。
为什么我讲人均GDP增长?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均GDP增长与GDP增长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中国从2019年到2035年,如果用后发者优势去追赶,应该也有可能达到16年间8%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另外,跟德国、日本、韩国相比,中国还有一个优势是它们当时没有的,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得所有国家都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特征的,并且它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周期相当短,大概12个月-18个月就是一个周期。而研发周期短就意味着,人力资本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STEM(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可能其他国家加起来,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人才优势。
第二,中国有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我们在技术上的任何突破都可以马上进入国内大市场,从而达到规模经济。
第三,中国有产业配套的优势。如果一项技术需要硬件,那中国拥有最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在美国发展十多年,最高产量也就两万多辆,还一度破产。2019年特斯来到中国投资,2020年一年就能够产出48万辆,由于产量的增加,让特斯拉成为现在全世界市场估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达到600多亿美元,而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家汽车企业加起来才1500亿美元。
2023年6月2日,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
为什么特斯拉在中国能够这么快速地发展?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配套齐全。我觉得从2019年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每年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8%完全是有可能的。当然,要将可能变成现实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美国卡脖子、全球变暖、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但是,我相信中国已经做到了——不管是什么技术,只要发挥我们的新型举国体制,快则三年,慢则五年,我们一定有能力攻克技术难关,华为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2049年中国将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发展潜力来讲,中国每年有6%的增长潜力,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3%-4%的增长。如果能够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我相信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就能达到美国的50%,到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是美国的两倍。到时候,不仅中国实现了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世界格局也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更好的格局。
从短期来讲,当前世界有各种不确定性。对各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增长,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够创造就业,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在中国,我们将经济增长和发展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相信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中国在2050年之前保持3%-4%的经济增长,那中国就会和2008年以后一样——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0%左右,中国会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动力来源。
要知道高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比重只有16%,而中国人口占到了18%,如果未来中国有10亿人进入现代化,那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一个全新、稳定的经济格局。并且,中国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跟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都希望摆脱贫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给了大家一个信心——只要我们沿着自己的道路走,每个国家都可以实现自己追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我们也希望与我们有共同命运、共同追求的国家一起发展。中国非常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促使这个世界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充斥战争、掠夺的世界格局,走向各国携手前进、相互帮助、稳定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