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浙江省常山县检察院干警在某污染环境案现场调查取证。

  在浙江西部山区,一支平均年龄为33岁的基层检察队伍正用科技画笔改写“小院难为”的传统认知。浙江省常山县检察院以不足50人的团队,近年来办理17个全国、全省典型案例,获得20个省级以上荣誉,2024年更是荣膺“全省成绩突出的基层检察院”。这支队伍以“6+3+N”(即六项政治历练机制,三项比武竞赛,青年干警一人一策)育苗工程为纲,借数字之力破解人才培育与办案质效的双重命题,为高质效检察履职写下生动注脚。

  政治历练机制更入心

  在常山县革命烈士纪念园的VR体验区,青年干警“穿越”至革命年代,通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沉浸式教学正是该院“六个一”政治历练机制的创新实践——每周一次集体夜学、每月一次青年理论学习、每季一次思想汇报、每半年一次党性体检、每年一次循迹溯源、每案一次民生考量,依托“云课堂”平台等数字化学习工具观看党史微课、参与线上研讨,其学习数据实时同步至个人成长档案。

  “90后”干警小张在办结一起赡养费纠纷支持起诉案件后写下“每案一次民生考量”的感悟。在办理该案时,小张借助“浙检智库”快速梳理类似案例的裁判要点和社会效果。小张与相关部门积极协作,上门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立案及支持起诉“一站式”服务,最终化解了家庭矛盾,也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技术赋能监督更高效

  从智能模型到云端协作再到AI文书,青年干警在常山县检察院搭建的“三赛三竞”(赛专业能力、赛融合履职、赛创新创优,竞技能、竞创新、竞实绩)平台上大展身手。

  “技术赋能让监督更高效。”青年干警小饶说。在专业能力赛道上,小饶带领团队通过数字建模破解监督线索发现难问题,他通过构建智能监督模型,精准锁定40余条问题线索,推动审判机关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清理集中攻坚行动,规范信用惩戒措施适用流程。该案的办案经验在全市推广。

  胡某因不满征地拆迁赔偿,多年来持续信访。借助“‘民呼我为’平台”掌握到案件线索后,“90后”干警小李联合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完成AI情绪分析,动态评估胡某诉求,最终结合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综合措施,帮助胡某打开心结,成功化解了历时十年的信访积案。小李的工作经验入选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该院的数字检察攻坚队在创新创优赛场上也不甘示弱,他们与结对单位共建技术协作机制,共享算法资源和办案模型。攻坚队队长小洪参与设计的虚假司法确认监督应用获浙江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环境保护税收征管专项监督模型在全省推广。

  多维画像评估更精准

  常山县检察院创新构建“多维画像”人才评估机制,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办案质效、创新贡献等维度生成个人能力雷达图,精准定位短板。该院制定“云端练兵”、导师帮带等培育计划,重点将技术应用成果纳入“数字积分”,积分高者优先获得奖励和晋升机会。

  “95后”干警小江在导师指导下,依托“检察侦查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对涉案电子数据进行深度筛查与多维度碰撞分析,在海量数据中精准锁定关键证据链。

  如今,走进常山县检察院,科技与青春交织成独特风景:“检务数字驾驶舱”正实时监控案件办理进度,预警超期风险;公益诉讼组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固定证据;“检爱·护U”工作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演绎普法情景剧……“技术革命不是大院的专利,小院同样能借势腾飞。”常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徐云涛表示,该院以育苗工程为根,以数字赋能为翼,正书写着“小院也有大作为”的新篇章。

来源:检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