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基本上是律师创收的一个槛,也是很多律师当下创收冲刺的目标。
没达到的律师,可能会觉得100万这个数字难如登天,而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律师,基本都有一套自己的拓客创收路子。
我真的想告诉大家,想要创收100万,有一条很高效、很好入手,非常值得无资源无人脉的年轻律师去尝试的方法——拥有1万个微信好友。
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像噱头。
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的确在理。
因为,很多律师没有案源的核心原因,往往是他的链接不够多,触达的潜在客户基数不够大,也就是案源池子里的“鱼”不够多。
接下来,我给你具体讲讲,用1万好友撬动100万创收的思路。
为什么是微信?
与某音、某书等公域平台不同,微信朋友圈集合了社群和即时通讯的双功能,汇集了律师当下戳一戳头像,就能立马链接到的资源和人脉。
而且,朋友圈、微信群的沟通,基于熟人或半熟人社交,你与潜在客户之间的关系链更强,信任度也会更高。
可以说,微信里的好友,基本就是律师现阶段能拿下、能吃透的案源池子。
为什么需要1万个好友?
法律服务的需求通常是低频的。
不管是合同纠纷、离婚官司,还是股权纠纷、劳动用工争议,这些法律需求都是偶发的。你加的微信好友里,不可能所有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这些法律麻烦事。
只有当你的好友基数越大,未来在某个时间点,其中一部分人产生法律需求或能够为你转介绍的可能性,才会越高。
拥有1万个好友,意味着你拥有了1万个潜在的触点。这就像撒下一张足够大的“渔网”,为你增加了“捕鱼”的机会。
如何有效“加好友”?
很多律师可能并不是不认同这套做法,而是卡在了好友数上。
1万这个数目,可能是很多律师目前好友数的十倍。
所以,律师伙伴们,打开微信看看你的通讯录里到底有多少好友吧。
如果只有几千甚至几百,赶紧按照这篇文章里说的方法:《》,多多社交,多多加好友,扩充你的私域池子吧!
加完微信好友后该怎么做?
仅仅拥有1万个好友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可能只是你通讯录里的“数字”。
要将这些连接转化为真正的价值,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在私域(主要是朋友圈)进行价值输出和形象塑造。你需要:
1.持续刷存在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持续、有规律地出现在好友朋友圈的视野中,霸占朋友圈的注意力,太重要了。
无论是你办案工作的经历、法律知识的科普,还是日常生活见闻的分享,总之,要通过持续地营业,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认识你、眼熟你、知道你的律师身份。
只要你稳定出现,时间久了,大家自然就会记得自己的朋友圈里有这么一位专业律师,即便是几十年没怎么联系的初中好友,因为在朋友圈天天见你,也会给你推荐他自己身边的朋友,来咨询你。
2.塑造专业形象。
每天发普法朋友圈,潜移默化地展示你的专业能力和深度,让潜在客户近距离感受到你的专业。
持续发100天和他们日常工作生活切身相关的普法干货,比你给他展示你的各种成功案例、荣誉榜单、专业文章,要管用的多。
因为,前者利他性远大于后者。
3.响应刚性法律需求,刺激软性法律需求。
正因为法律需求是低频偶发的,律师就更需要在朋友圈普法的时候下足功夫。
通过设计普法内容,迎合当下热点的、常见刚需的法律问题,讲客户最关注的痛点问题,从而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主动来找你咨询。
比如,近期,劳动用工争议频频冲上热搜,涉及各行各业各地区。可以说,老板们最怕的就是用工出问题。
而你的微信好友里可能就有企业老板,之前遇到过或者现在正碰到了这类纠纷,又或者还没意识到这个风险的严重性。
你可以在朋友圈里,用简单易懂的漫画普法,告诉朋友圈里的企业老板,用工管理有哪些坑得千万注意,不然会引发什么后果。并且提示他,你能帮他解决这个“心头大患”。
遇到类似劳动用工纠纷的老板(刚需)或者已经有相关风险意识预防的老板(软需),自然会想找你问问看怎么解决。暂时没有爆发这类纠纷的老板,也会觉得害怕,想找律师问问自己的企业有没有风险。
这样一来,案源线索不就来了么!
最后,如果你对如何加到更多微信好友、如何在朋友圈普法、如何引导客户私信咨询依然不得其法,我总结了一份《律师朋友圈私域运营宝典》的方法论合集手册,手把手教你盘活私域案源,可以直接购买:
不过,我也知道,很多律师真的没精力、没时间花这么多心思去策划朋友圈普法的内容,为此我们专门准备了,承包你全年365天的普法朋友圈,让你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朋友圈高质量营业,真正把你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数”转化为律师案源的“创收数”。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戳图了解详情:
你也可以扫码联系芒芒咨询购买:
原创声明:本文撰写有结合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