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美国财长贝森特周三在演讲和媒体答疑中称,美印贸易谈判接近达成协议。印度承诺扩大能源采购、接收中国拒收的波音客机并减少对美顺差,换取美国降低对等关税。贝森特言论释放信号:美方推动“再平衡”,拉拢印日盟友围堵中国,同时建议中国减少出口依赖、提振内需,中美博弈或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4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际金融研究所发表主旨演讲,并面对国际媒体答疑时表示:“贸易谈判将分2个阶段推进,以不断缓和紧张局面”等。当记者问及在与各国的贸易谈判中,大概会在什么时候达成第一个协议时。贝森特称,与印度的谈判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贝森特表示,印度对许多商品征收高关税,但非关税壁垒较少,也没有进行汇率操纵,政府补贴也处于极低水平。与印度的贸易谈判将分2个阶段推进,以不断缓和紧张局面。
贝森特解释说,所谓令人满意的协议,不一定就是实际贸易文件。会先在原则层面达成协议,然后再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
贝森特为何要重点传播与印度的谈判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的信息呢?
4月21日,三郎在《美中贸易战加剧之际,万斯周一访问印度,莫迪的投名状有啥内容?》一文中提到,访问新德里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举行了广泛会谈。两国发布声明说,双边贸易协议谈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4月初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中,美国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关税举措后又宣布暂缓90天执行,包括印度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暂时面对10%的最低关税。印度希望在缓冲期内,与美国敲定一项贸易协议。
莫迪办公室星期一发布的声明说,两国就贸易协议第一阶段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万斯办公室也报告谈判取得的“重大进展”,并说两国已敲定了可能达成“新的现代贸易协定”谈判的范围,以减少关税负担。
万斯此次对印度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是在莫迪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会谈两个月后进行的。会谈期间,莫迪承诺购买更多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还表示愿意接收中国拒收的波音客机,增加采购美国军火,以抵消它对华盛顿的贸易顺差。
印度政府公布的照片显示,星期一晚上,莫迪在官邸热情拥抱万斯,随后设宴款待万斯及其妻子乌莎和三个孩子。乌莎是印度移民的女儿。
莫迪办公室说,双方讨论了加强“能源、国防战略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并呼吁通过对话与外交方式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
而美国的目标包括增加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减少印度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此前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声明中指出,美印贸易关系“严重缺乏互惠”,亟待解决。他说。他期待为两国的工人、农民和企业家创造新的机会。
贸易会谈取得的进展表明,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比竞争对手处于更好的位置。鉴于谈判的进度,印度很有可能从美国的对等关税中获得极大的好处。
本周正在旧金山访问的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对印度侨民发表讲话时说,印度希望在今年秋季积极完成与美国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她说与美国接触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解决互征关税的问题,而是出于更大的利益考量,印度需要与最大的贸易伙伴达成协议。
万斯此次印度之行也为特朗普今年到印度参加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奠定了基础。这个组织的成员还有澳大利亚与日本。这也意味着此次万斯访问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印度积极寻求与最大贸易伙伴达成贸易协议,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美国证明印度在积极缩小印美贸易顺差,再加上有四方安全对话和地缘盟友关系的加持,贝森特宣布与印度的谈判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自然是有充足依据的。
而印美快速接近达成协议的信息,无疑向那些在对美贸易战有较大利益或者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对其有较大损害的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如何与美国谈判,印度是范例;欲获得与美国贸易的优惠条件,需要拿出诚意与积极沟通。
与此同时,贝森特在国际金融研究所发表主旨演讲,以及与国际媒体互动时,还释放了以下信号:
第一、与日本的贸易谈判,不附加货币目标。
自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以来,一直有媒体和学者认为,美国将在贸易谈判中要求日元升值,以此提高日本商品的出口成本,削弱日本出口的竞争力,以减少美日贸易不平衡。
对此,贝森特表示,美国希望日本在货币方面尊重七国集团(G7)的协议。此前也多次提到过,美国希望在贸易谈判中关注多个要素,包括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汇率操纵,以及针对劳动和设备投资提供的政府补贴。会把所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谈判。
但具体到与日本的贸易谈判,美国不会向日本寻求特定的货币协定或货币目标。
第二、中美通过谈判达成贸易协定时,肯定将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但特朗普并未单方提出降级。
贝森特称,美中之间结束激烈贸易战的第一步,应该是“降温”,也就是先把目前这些非常高的关税降下来,美中两国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超过100%的关税等同于禁运措施,双边贸易断绝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他也坦言,这个过程时间还不确定,而且现在双方还没正式谈起来。两国都明白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双方都处于等待对话的状态。但谈判开始时间并不明确。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白宫愿意讨论大幅下调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以推进与中方的谈判。还称白宫可能愿意将对中国的关税降低至约50%至65%之间。
贝森特称驳斥任何类似的报道都是“纯粹的猜测”,特朗普未单方提出降级。并表示有关关税的消息以来自特朗普本人的表达为准。
第三、建议中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支持国内消费者和内需市场的发展。
贝森特称,中国可以从削减出口产能开始,转而支持国内消费者和内需市场的发展。这将有助于实现全球迫切需要的再平衡。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现在太偏制造业、太靠出口,离消费驱动越来越远。如果继续下去,只会和贸易伙伴的失衡越来越严重。目前这种靠出口转嫁产能过剩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不仅对中国自己不利,对全球经济也是风险。
贸易只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部分。全球经济长期对美国需求的依赖,已经让整个体系变得越来越失衡。有些国家的政策鼓励过度储蓄,抑制了私营部门主导的增长。还人为压低工资,同样限制了增长。这些做法加剧了全球对美国需求的依赖,也让整个世界经济比应有的状态更加脆弱。
贝森特认为,中国自己也知道必须转型,美国愿意帮忙,因为美国自己也在推进再平衡。比如中国可以先从减少出口过剩产能入手,多推动内需和消费。美国和中国有机会达成一个大协议:美国这边通过加强制造业来重塑贸易平衡,中国那边则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更多走“国内大循环”。如果中方认真往这方向走,美中可以携手合作。
第四、美国通过改变关税推动贸易谈判,不是为了单干,目的是为了改变贸易不平衡。
贝森特称,美国这些年一直扛着全球贸易体系中不公平的那一部分,年年大额贸易逆差,吃了不少亏。很多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比如压低工资、盯着出口、操控货币等,搞得美国制造业被掏空,关键供应链也变得脆弱。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已经开始“动刀”,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这种不平衡,美国扛不住了,别的国家也迟早要面对。
但美国优先不等于“美国单干”,也不是退缩,而是希望和贸易伙伴开展更深入、更相互尊重的合作,在IMF、世行等国际机构中承担更多责任。美国希望通过自己的领导力恢复国际经济体系的公平性。
贝森特还表示,自从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后,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主动找上门,希望参与到全球贸易“再平衡”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反应都很积极,美国也在和他们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希望后续有更多国家加入。
至于谈判的时间,不会持续几年。无论是非关税壁垒还是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编写的厚重报告中列出了美国对各个国家的要求。因此不认为谈判会耗费很长时间。提高对等关税对各国来说可能都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