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海军驾驶“威尔士亲王号”在4月22日正式启航后便引发国际关注,这艘造价35亿英镑的航母战斗群,部署在了亚太地区。

英国试图通过展示航母打击群的全球投送能力,重塑其“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海军”传统形象,同时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可英国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却与其野心不匹配,“威尔士亲王号”自2020年服役以来,多次因技术故障导致部署延期。



特别是在此次行动中,该航母打击群仅配备1艘45型导弹驱逐舰和1艘23型护卫舰,远低于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配置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海军面临严重的人员短缺问题,近五分之一的官兵因健康问题无法执行任务,这直接影响了航母战斗群的持续作战能力。



挪威“阿蒙森”号护卫舰、加拿大“魁北克城”号导弹护卫舰等12国海军力量宣称将在不同阶段加入英国航母编队,计划与日本自卫队、澳大利亚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这种“拼凑式”的军事联盟,本质上是北约东扩战略在亚太的延伸,试图通过“离岸平衡”策略牵制我国崛起。



多国联军直逼台湾

以美国为首的“印太战略”正加速在台海周边形成军事包围圈,4月份由美菲开启的“肩并肩”联合军演共有兵力1.4万。

先进装备如“提丰”中程导弹系统、“海军陆战队远征拦截系统”等武器陆续登场,演习区域直指黄岩岛和巴士海峡。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甚至宣称“绝不让菲律宾被欺负”,试图将南海与台海问题捆绑,构建出对我国的“双线威慑”。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介入将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日本自卫队首次派遣“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参与美菲军演,澳大利亚则在菲律宾部署P-8A反潜机,强化对南海航道的监控。



美国针对这次军演在菲律宾新增了4个军事基地,其中卡米洛·奥西亚斯海军基地距离台湾仅200公里,这个距离意味着美国可以快速投送兵力干预台海事务。

这次20国联合部署的军事围堵背后,是美国试图构建“三层打击网”的战略构想,远程依靠“堤丰”导弹系统(射程2500公里)威慑我国内地,中程通过巴丹群岛的反舰导弹封锁巴士海峡,近程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实施火力压制。



拔钉20枚

面对外部势力所组建的“20枚钉子”,我国定会将其一一拔除,本次战略行动包括三大核心目标,第一清除外部势力在台海周边的非法军事据点;第二瓦解“台独”与域外势力的勾结网络;第三摧毁干扰中国战略部署的情报节点。

解放军东部战区近期开展了“海峡雷霆-2025A”联合演训,出动山东舰航母编队、歼-35隐身战机等精锐力量,重点演练区域封控、精准打击等科目,正是这一战略的实战化体现。



我国同时正在构建“反干涉”体系,福建舰的海试、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部署,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升级,形成了覆盖海陆空天的多维威慑网络。

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言:“台独挑衅一次,反制就推进一步”,这种“以战止战”的策略,迫使外部势力重新评估介入台海的成本。



在“亮剑”的同时,我国并未关闭与外界的对话窗口,4月份中美在上海联合举行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就海空安全行为准则展开讨论。

尽管美国试图将谈判焦点转移至“解放军的不安全行动”,但我国明确要求美国停止在台海周边的侦察与高强度演训活动,同时强调“舰机安全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



美军参联会丹·凯恩承认,美军“无力与我国进行持久作战”,其国防工业体系的短板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弥补。

我国的谈判策略展现出“韧性外交”的智慧,通过设定“停止军事挑衅”“划定台海行动禁区”“建立危机管控机制”三大谈判目标。



我国既坚守主权底线,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路径,这种“以实力促对话”的模式,正在赢得东盟国家的默契支持,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公开反对军事化,印尼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当前台海局势的本质,是我国崛起与美国霸权衰落的历史性碰撞,英国航母的“秀肌肉”、多国联军的“围堵秀”,本质上是西方阵营对中国发展的焦虑投射。

但是这些行动暴露的不是我国的脆弱,而是西方阵营战略思维的僵化,其骨子里仍试图以冷战思维来应对 21 世纪的地缘政治新变局。



总结

我国的应对策略则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拔钉行动”到军事谈判,从经济反制到科技突围,我国正以“非对称优势”打破西方的围堵。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以武力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都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踏脚石,台海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是领土主权的回归,更是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历史性超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