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比电影更震撼的考古发现正在约克郡的地下悄然展开。考古刷子轻扫过白骨的那刻,一个被尘封1800年的血腥真相重见天日。
骨缝间的死亡密码
2010年,考古学家在约克郡德莱菲尔德巷发现全球保存最完好的角斗士墓地。在编号DT-19的合葬墓穴中,三具骸骨与马骨交叠而眠。中间那具26-35岁男性骨架,以无声的伤痕讲述着惊心动魄的终章。
约克大学骨骼考古学家马琳·霍斯特抚摸着髋骨上凹陷的齿痕说:“这不是普通野兽的撕咬,我们对比了现代动物园的样本——只有狮子能留下这种致命印记。”这道未愈合的伤口贯穿骨盆,成为人类首次获得的罗马斗兽场人兽搏杀实证。
从贫民窟到斗兽场的血色人生
CT扫描还原了这位角斗士的坎坷命运:童年营养不良的骨缝、因过度负重变形的脊椎、肺部炎症的钙化点……每处旧伤都是他作为“斗兽士”(Bestiarius)的生存印记。这类由奴隶或志愿者担任的角斗士,专门与猛兽进行生死对决。
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的蒂姆·汤普森教授指出:“过去我们只能通过壁画和文献想象斗兽场景,这具骸骨改写了游戏规则。”更颠覆认知的是,如此血腥的娱乐竟发生在罗马边陲的约克郡——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正是在此自封罗马皇帝。
猛兽咆哮响彻北境
约克斗兽场的遗址至今未现真容,但骸骨中的线索拼凑出惊人图景:直到公元四世纪,这座边塞重镇仍在举办斗兽表演。与罗马斗兽场多用野猪、鹿群不同,约克的贵族观众显然偏爱更刺激的“明星阵容”——连非洲雄狮都被千里迢迢运来北境。
约克考古协会CEO大卫·詹宁斯感叹:“就像在英超联赛球场外发现职业球员遗骸,这个发现证明罗马帝国的暴力娱乐早已渗透到每个角落。”但与现代运动员不同,这些身价昂贵的“古代巨星”往往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墓中遗骸大多带着未愈新伤,暗示他们至死方休的宿命。
当我们在影院为虚构的角斗士落泪时,是否想过真实历史中那些没有剧本的生死搏杀?
如果穿越回罗马时代,你更想坐在斗兽场的贵族包厢,还是成为打破宿命的角斗士?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考古发现详见《PLOSONE》期刊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