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县”的楼市幻影。
1
跌落
昆山,一度是个神话。
地铁11号线、嵌入上海都市圈、上海的后花园……带着一连串的头衔,昆山长期是环沪的投资热土。
2022年的时候,第一财经做过一个统计,当时全国有8个县城的房价超过了2万,昆山排在第五。这个房价,几乎能排进全国城市前十了,紧追珠海、天津、福州,远超合肥、武汉和西安。
但如今,这样的“荣光”早已散尽。
安居客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昆山房价走势一路向下,跌了10%以上。
时间再拉长一点,2022年3季度的时候,昆山成交均价达19500元/平,到了2024年4季度只有13400元/平,峰值跌幅为31.3%。
从具体楼盘看更直观。
作为环沪热门,昆山花桥的房价曾冲到21793元/平,如今甚至有卖到四五千/平的,最惨的跌幅近80%。
这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而是腿肚子以上全给砍了!
根据行业观察者真叫卢俊的消息,当年被称为环沪之王的某昆山新盘,如今开始五折出售:
备案价2.3w/平的小三房,五折促销之后单价仅1.18w/平。
这个价格,比二手平台上挂牌价1.5w~1.8w/平的房子还低。
还有某知名楼盘,连年卖到全昆山第一,高点能卖近3万/㎡,现在的行价已经调整到13569元/平米,跌了56%。
在社交平台上,还有人提到,某楼盘的房价从2022年的315万跌到现在不到118万,跌了60%以上。
看来,昆山楼市真的是元气大伤。
2
“中国最牛县城”
如果从基本面来看,昆山配得上它曾经缔造的楼市神话。
要说“中国最牛的县城”,它排第二,还真没有城市敢排第一。
《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里,披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福建晋江,这四个地方被确定为大城市。
这啥概念呢?要知道全国100多个大城市,一般都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而上面这四个地方,却都是县城(县级市)。
县城被认定为大城市,这可是头一回。究其原因,这四个县城的城区人口都已经超过了100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昆山城区人口141.43万人、义乌118.42万人、慈溪106.19万人、晋江101.25万人。
全国有333个地级以上城市,但只有105个大城市以上城市,换句话说,这四个县城的城区人口,已经超过200多个地级市。
而其中最猛的,正是昆山。按照《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昆山的城区人口排在全国县级市第一位。
昆山不仅人多,钱更多。2021年,昆山GDP就高达4748.1亿元,排在全国县城第一位。2022年,昆山的GDP更是达到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放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里,昆山的GDP可以排到第58位,紧追镇江、南宁、哈尔滨,超过贵阳、乌鲁木齐、兰州等省会城市。
更猛的是,昆山连续近2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回看过往,GDP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昆山用时5年;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昆山只用了3年。
在昆山,流传着“穷的才进城打工,有钱人都待在乡下”的说法,早在七八年前,昆山张浦镇金华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快奔4万元了。
昆山,确实有这个实力。
3
浮沉
昆山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的。
遥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昆山还是苏州下辖6个县中最穷的一个,人送外号“小六子”。彼时的昆山以农业为主,苦苦摸索着工业的门路。
后来,昆山找到两条路:上海、外资。
依靠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昆山不断靠拢上海、融入上海,先后拉来了上海金星电视机厂、上海液压泵厂、金山石化等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昆山还在老城区擅自划出一块“经济开发区”,自己掏钱引进了一批外商独资企业。
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落户昆山。时至今日,昆山已经成为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数据统计显示,在昆山实际经营的台资企业有3300多家,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40%、利用外资的50%、进出口总额的60%均来自于台资企业的贡献。
目前昆山拥有1个千亿产业集群,12个百亿产业集权,比很多地级市还猛。典型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最鼎盛的时候,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是昆山生产的。
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昆山的房价水涨船高。
刚刚我们提到,2022年,昆山作为一个县城,房价就能排进全国城市前十。而且,2021年底,昆山最贵的房子单价已经飙上了10万/平方米,直接比肩一线城市的豪宅。
狂飙之下,泡沫也开始浮现。2022年,昆山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0269元。按这样算,一个拿着人均收入的普通昆山人,如果要买下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不吃不喝需要33年。
叠加楼市政策的调控、产业“空心化”的魔咒和人口的外流,昆山的房价进入回调周期。
过去,作为上海的卫星城,昆山吸引了大量的魔都打工人和闻味而来的炒房客。在昆山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长期占据一半以上。但疫情之后,这部分人明显减少了。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昆山一直想从传统制造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但新的产业还没完全落地,旧的产业就已经搬走了。此前知名台企六和机械,就被曝出要将部分生产线搬到越南。
客观来说,昆山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经济发达、产业强劲。只是在上一轮楼市大潮中,昆山的泡沫被过度吹大了,等产业升级完成,阵痛过后,昆山又是一条好汉。
跨过低谷,“地表最强县城”将再度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