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何时能迎来和平?在“俄乌战争”发生时,我写了一系列文章,当时盛赞乌克兰人的英勇,泽连斯基没有接受拜登的建议离开而是留下来战斗,但当战争已经变成了“消耗”,乌克兰明显出现兵力、武器、资金都不足,街头已经出现了“抓壮丁”、民众都感疲惫、已开始“厌战”,“停火和谈”是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01
在2022年,有过“和平的曙光”,当时在土耳其达成了协议,只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承认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俄罗斯军队将从乌东撤出。但当时泽连斯基在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劝说下,放弃了“和谈”选择继续抵抗。媒体也很乐观,都认为乌克兰会“反攻成功”,而且在国际压力和经济制裁下,俄罗斯很可能内部分裂,这将使俄罗斯再次解体。
但1年多过去了,乌克兰非但没有反攻成功,而且失去了更多土地,乌克兰很多城市变成废墟,人口大量锐减,很多中老年人和女性不得不走上战场。虽说“战争不能让女人走开”,听起来很豪迈,女人可以与男人平等,但她们的体力、耐力明显与长期受训练的男性士兵存在差距,让这些年轻的女兵牺牲,截肢成为残疾人,实在太残忍。
马斯克也在X上公布了很多战争中的图片,而且直言俄乌战争已经变成了“绞肉机”,双方每天都有士兵死去,他们都是儿子、女儿,父亲、兄长,这些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停战”就是在挽救生命。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向俄罗斯乌克兰双方施压,希望他们走向谈判桌。
02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先是乌克兰与美国就“矿山协议”签约的一波三折,在白宫记者会上,出现泽连斯基与川普团队的“争吵”,泽连斯基转向英国求助。
从他提出“矿产协议”到签约时的反悔,可以看出泽连斯基的“矛盾”,从乌克兰的利益出发,说服川普团队继续支持乌克兰打败俄罗斯当然是上策。但从美国目前的优先次序来看,特朗普政府的重心是内部改革、挽救西方文明,俄乌属于东正教内部冲突和东欧的地缘政治之争,美国为了避免战争升级,从中调停希望双方尽快达成“和平协议”。
但泽连斯基对特朗普的信任很低,这有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背刺”,也有2024年大选时泽连斯基公开为哈里斯站台,泽连斯基在价值观上更倾向民主党和欧洲左翼政党,这也是双方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深层分歧。美国务卿卢比奥明确说乌克兰是“代理人战争”,这是对“战争正义性”的瓦解,这使泽连斯基很尴尬。那么他是反抗侵略的英雄还是不爱惜民众生命的“DC”,美国左、右两派有不同的声音。
03
经过艰难的谈判,俄乌在沙特签订“局部停火协议”,双方同意在石油能源、天然气方面停火30天。
但双方却没有履行,随后川普向俄罗斯施压,对其石油出口进行全面制裁,川普上周放话说“达不成协议美国就不管了”。普京在“复活节”突然同意停火,随后泽连斯基也表示愿意“和谈”。
昨天,泽连斯基在伦敦发表声明,表示对英国政府的感谢,乌克兰强烈要求无条件停火。
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喜讯”,说这周有望达成停火协议。
媒体还报道了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
一是美国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二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三是不承认俄罗斯事实上占有的东部四个地区的合法权利;四是不限制乌克兰军队的数量,也没有阻止西方国家向基辅提供军事支援或向基辅部署欧洲军队。其他提议包括将札波罗热核电厂周围领土划为中立区,由美方控制。该厂是欧洲最大核电厂,但在2022年2月俄国侵乌不久后就落入俄军手中。今年3月川普与泽连斯基通话时,提议美国接管,称这是对乌克兰电厂的“最佳保护”。
但戏剧性的是,今天泽连斯基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断然拒绝了与俄罗斯的协议,并重申领土的完整性要求,不打算在克里米亚上让步。
泽连斯基提出的几点要求,显然很难达到,一是克里米亚领土要求。因为这是在奥巴马执政时丢失的,而且克里米亚大量的俄族人他们公投都愿意加入俄罗斯,二是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也很难达到,因为乌克兰目前并没有打败俄罗斯。是俄罗斯在战场上更占优势,那么泽连斯基显然的动机是不希望美国不管,而是希望美国继续提供武器、资金援助,希望能反攻回去。
川普今天发帖驳斥了泽连斯基的要求,而且非常愤怒,说他不是诚心想要“和平”,“他可以选择和平,也可以再战3年”。
周三万斯在印度访问期间对记者表示,美国已向俄罗斯和乌克兰提出一项“非常明确的提议”,以结束这场持续超过三年的战争。他警告说要么俄乌双方接受协议,要么美国退出谈判。
万斯说:“我们已向俄罗斯和乌克兰提出非常明确的提议,现在是他们要么接受,要么让美国退出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外交努力和实地工作。”
川普总统努力促成俄乌达成停火协议之际,“真正停止杀戮的唯一方法是两军都放下武器,结束冲突,然后开始实际建设一个更好的俄罗斯和更好的乌克兰。”
因泽连斯基的变化,卢比奥取消了23日参加旨在促进停火的伦敦会议。如果法国、德国、英国只是在口头上支持乌克兰,最后泽连斯基只能回到谈判桌上。尽管从他的情感来说很无奈,但现实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向挺乌的《经济学人》最近罕见地刊出深度文章,系统性地批评泽连斯基在战争中集权、削弱议会、排挤反对派、压制独立媒体。这一报道在过去两年中几乎不可想象。这说明国际舆论和欧洲的决策已在发生微妙变化,俄乌的和平虽然有“反复拉锯”,但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外交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