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苏大维格(300331.SZ)发布2024年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6.85%;归母净利润-5805万元,同比下降27.06%。
至此,苏大维格已连亏4年,亏损主因依旧是反光材料业务亏损和相关商誉减值拖累。
反光材料是苏大维格2016年通过高溢价并购切入的新领域,近年相关资产已演变为公司业绩隐雷。2023年,苏大维格曾计划将并购资产低价转让给原股东。但在2024年年报中,苏大维格态度反常,只字未提股权转让一事,其对反光材料业务的措辞也从“剥离”改口为“努力扭转反光材料业务亏损现状”。
与反光材料板块亏损扩大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降本、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市场三箭齐发后,公司主业板块重要子公司业绩罕见集体好转,这种反转是扭亏压力下的昙花一现,还是突围成功,需要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连续四年亏损、6年未现金分红的吃紧状态中,2024年,苏大维格董事长的报酬总额从2023年的27.6万元逆势飙升至84.5万元。
“拆弹”计划落空,并购后遗症致亏
微纳光学材料是苏大维格的核心主业,起家业务是应用于驾驶证、行驶证上的防伪膜。反光材料是2016年公司通过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日升”)切入的新领域,后者继续成为致亏主因。
年报显示,华日升亏损扩大至7648万元,因此带来商誉减值3138万元,当期,华日升合计吞噬苏大维格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
至此,经过长达八年的商誉计提消化,华日升的商誉账面价值从4.65亿元缩水至目前的4337万元。
这是2012年上市以来苏大维格外延并购扩张中最惨烈的一笔投资,也是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案例,过去十年,国内反光材料市场大浪淘沙,国产中高端采光材料尤其是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在国产替代红利中脱颖而出,成为高利润赛道。
反观华日升,虽然2019年上市了微棱镜型反光材料,优势却节节败退。2024年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28.89%,较2022年的4.1亿元营收,接近腰斩;毛利率下滑至7.82%。
来源:2024年年报
2023年,苏大维格有意剥离华日升回笼资金,聚焦微纳光学主业,当年6月宣布5.5亿元转让华日升100%股权。由于交易对象正是华日升原实控人,加之苏大维格为了这笔交易豁免了华日升原实控人对华日升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后的垫付义务,该笔交易一度受到交易所质疑,公司董事亦对此事投弃权票。
钛媒体APP发现,直到2024年年报披露,该笔交易仍未见新进展,此外,年报中苏大维格对华日升的措辞也从“加快推进子公司华日升100%股权转让工作,剥离反光材料业务”,改口为“采取多种举措改善反光材料业务板块经营状况”。
对此,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咨询苏大维格,相关人士表示,“2023年的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停掉了,这个事项需要股东大会审议后才能生效,但是至今没有安排提交审议”,其进一步表示,没有推进主要是因为当时这笔交易附带了应收账款垫付义务豁免条件,“监管上过不了”。
对于后续计划,前述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有意向剥离华日升,但同时会采取多种措施扭转华日升的亏损局面。
三箭齐发,多元化业务罕见集体反弹
苏大维格的多元化布局开始于上市当年(2012年),除通过并购华日升布局反光材料领域外,在微纳光学主业方面,还通过收购布局新型显示与照明、纳米纹理膜等领域,产品应用从传统的公共安全领域延伸至消费电子领域。其旗下7家主要子公司承担着多元化布局重任,但长期以来多数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除华日升所在的反光材料业务板块外,2024年,苏大维格主业各板块全面释放业绩反转信号,这背后,公司连发三箭:降本、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降本方面,2024年,公司员工总人数从2261减少至2014人,其中,减员主力是主要子公司,减员256人。公司明确提到,通过降本增效措施,子公司苏州维业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业达”)同比减亏38.48%。
其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体现在子公司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放弃部分低附加值产品业务,大力提升高亮导光板、前光导光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亏损幅度收窄97%,基本扭转了近几年的亏损。
而此前助力公司搭上华为概念的纳米纹理膜业务,也在2024年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公司苏州迈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塔光电”)成功进入汽车行业,开拓欧洲某国际头部汽车品牌客户,为其全球主力车型提供定制化汽车内饰装饰材料的量产应用,实现营业收入5150万元,同比暴增852%。
三箭齐发,年报显示,公司旗下7家重要子公司亏损数从2023年的4家变为3家,且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苏大维格重要子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业绩对比
这种发生于甩包袱失败之际的业绩反转是否牢靠,有待观察。(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