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别把自己搞得很累
怎么轻松怎么活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作者:沐晴
这几天,跳水小将全红婵频登热搜,话题缠身。
跳水世界杯加拿大温莎站落幕,中国梦之队斩获8金3银1铜。
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一连四跳,都与冠军无缘。
没拿到冠军,并非她怠于训练,而是另有原因。
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来,全红婵的身高从1.43米增至1.53米,体重从38千克涨到46千克。
身高增长导致身体重心上移,体重增加则影响了她在空中翻腾的转速与入水精度。
但全红婵心态很好,本次比赛后,还晒出18宫格照片,分享队员们的日常。
并配文:那咋了这就破防了。
原本,这也没什么,不过是小姑娘“调皮”一下。
但令人无语的是,就有那么些“好事之徒”,跑出来指手画脚。
一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她“说话毫无自信,表达能力太差”。
全红婵也不惯他,一秒回怼:破防哥?
见全红婵硬刚,大伙纷纷力挺。
“有仇当场报,绝对不内耗,好样的,全妹!”
“比赛本就有输赢,我全妹怎么会不自信?”
看到这儿,我就放心了。
三观端正、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占大多数。
且不说像全红婵,就连咱们普通人,也经常被说三道四。
生活中,质疑、否定、误解,都太正常。
关键是,咱自己别内耗。
大大方方做人,对方是何居心,不必在意。
01
生活的舞台上
向来有掌声有嘘声
说来很巧。
这两天,朋友小雪也和我说起相似的经历。
上周末,小雪和家人乔迁新居。
即便新房位置比较偏,但一想到有了自己的家,小雪心里就欢喜得很。
这不,入住第一天,她就发朋友圈分享。
差不多半天过后,她得到了满满的祝福。
然而,有一条留言,却很刺眼。
同事赵哥说:“傻不傻啊,现在买房?就算买,也别买那么偏的。”
小雪犹豫再三,回复道:“能力有限,能买下这套,就很知足了。”
谁承想,赵哥又说:“年轻人还是眼光浅,有你哭的时候。”
一句话,令小雪心里很不舒服。
她不再理会此人,但心里七上八下的。
一会儿担忧未来,怕自己后悔;一会儿又揣测别人,怕被笑话。
思来想去,原本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来源:视觉中国
南怀瑾说过:
“人生在世,被人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别人的谈论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
生活就像一场戏,各人有各人的剧本。
无论你演成什么样,都有人叫好,有人唱衰。
你永远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太在意外界的言论,那果真就如南怀瑾说的,一天都过不下去。
我挺喜欢的一个作家,叫南派三叔。
2013年的时候,传闻他患上了抑郁症。
原因很简单,他受不了微博上的喷子。
一看对自己不公的评价,就据理力争。
渐渐地,他思虑越来越重,深受内耗折磨。
直到情绪崩溃,他才意识到必须想办法自救。
他屏蔽了一切外界讯息,不去管别人说了什么,只坚持写自己的文字。
两年后,他心境澄澈,整个人也变得精气神十足。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各有不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稀奇。”
事有千种,人有千面。
别人怎么想,我们无能为力。
但怎么活,却是自己说了算。
03
生活是每个人的感受
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很喜欢余华的一句话:“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这辈子不过三万多天,看重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碰上事,第一时间总是分析别人。
他为什么这么说?在暗示我什么?他是不是对我不满?
到最后,既不敢去求证,也不敢去理论,只是苦了自己。
看全红婵秒怼网友,我就在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办?
坦白说,我没有她那么勇敢。
所以,小姑娘才格外令人佩服。
首先,她非常冷静,没有被人激怒,还能戏谑对方一下;
再者,她非常聪明,从不分析对方,只大胆表达自己。
不去想对方的意图,就不会把外界的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坦率地表达自己,就能把一些负面情绪轻松地消解掉。
难怪有人说,摆脱内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分析别人,只表达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看书时,读到苏童的《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其中有一段故事,令我深受启发。
一次签售活动中,有个读者走到苏童面前,板着脸对他说:
“你不该随便出来签什么名,我是你的读者,但是见到了你我很失望。”
说完,不容苏童辩解一句,转身就走了。
这种奇葩之事,苏童碰上过不止一次。
起初,苏童确实很烦,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猜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但经历得多了,他发现,想别人永远都想不明白。
解决这类事的关键,还在自己。
只要把注意力收回来,外界的一阵阵风,吹过去就没了。
所以,再遇到这种情况,他索性直接说:“对你的失望,我也很失望。”
作家松浦弥太郎有句话: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很多事情本不复杂,是我们脑补了众多细节,才徒增了烦恼。
别给对方加戏,他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的过客。
认真、勇敢地做自己,才是聪明人的活法。
03
凡事先做起来
能解决80%的苦恼
看全红婵报道时,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一个是记者采访:会不会因为错失金牌而难过?
全妹说:“今天跳得还行啊,慢慢来呗。”
一个是有人提及她的身体对赛事的影响。
全妹又说:“长高了就调整动作呗。”
而当对方追问怎么调整时,她很认真地说:
“身高体重的事,需要一个适应期。等适应了就会进入平稳期。现在有很多技术需要改进,我回去会好好磨炼。”
所以你看,真正厉害的人,不仅懂得回避争议,还明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表达自己,最关键的是,用一件件具体的事,托举自己。
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一家报社里,有位小记者叫琼斯。
一天,上司给了他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采访大法官布兰德斯。
琼斯一听,立马慌了神,反复思索着:
“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认识我。”
“我这样的无名小卒,肯定会把事搞砸。”
“如果对方拒绝我的采访,那就太丢人了。”
“或许别人去了,会比我表现得更好。”
上司见他犹豫不决,二话不说,拿起电话打给布兰德斯:
“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您,不知道您今天能否接见我。”
一时间,琼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结果电话那头说:“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听后,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纠结很久的事,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多年后,当琼斯成为知名记者,经常对大伙说:
“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我们经常纠缠于一件事太久,迟迟拿不出行动。
殊不知,拧巴和纠结,才是烦恼的根源。
而摆脱这种苦恼,需要你快刀斩乱麻。
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犹豫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
只要开始做事,人就没有什么内耗了。
04
看过一份《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
其中有一组数据触目惊心:
我们身边,有64.16%的人感到“焦虑”;50.89%的人感到“无意义”;40%的人情绪低落。
毫不夸张地说,内耗已经是当代人的精神苦役。
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抵抗生活的纷繁嘈杂。
焦虑迷茫之下,我们也想尽各种办法自救。
这两年,“发疯文学”持续刷屏。
大家纷纷喊着:
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他人;
做人没必要太正常;
怼上几句神清气爽,当面怼是无边的爽……
话糙理不糙。
说到底,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别把自己搞得很累,怎么轻松怎么活。
修炼心态,强大自己,求得一份松弛感,我们才能活得游刃有余。
当人不再为难自己时,一切美好才会缓缓降临。
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看故事、品人生。
Hot Events
让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