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说过,迄今为止有三件事最让他得意,其中一件是写了《交易的艺术》。


粗略过了一下电子版,通篇是四级词汇、流水账式叙事、文学修饰近乎为零,并大量穿插个人的自我褒奖。

优秀真说不上,但有一点胜在“真实”,毕竟写这本书的人胜选了两届总统。

如果深入了解特朗普的过往事迹,会发现他跻身政坛至今,始终在贯彻那一套“交易艺术”。

给大家凝练了几条书中提到的“致胜法则”。

法则一,敢想、敢要价THINK BIG

用懂王的话说,小打小闹没意思,要玩就玩大点,与对方谈判时要价越离谱,越异想天开越好,最好让对手止不住想这家伙是疯子吧,目的就初步达成了。

翻译一下,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事实证明,从1.0任期到2.0任期,特朗普的胃口越来越大,想象力也愈发天马行空:

例如决意化身美版彼得大帝,对世界地图一通划拉,要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收回巴拿马运河;宣称要对深层政府开刀,在《独立宣言》发表250周年为祖国献上大礼;当然还有最近针对全世界的无差别贸易战。

别管合不合理,就说他敢不敢想吧。

为达成目的,法则二和法则三不可或缺。先上法则二,多头施压。

一边表达自己对谈判不在乎,一边安排声势浩大的舆论或政治攻势,强化威慑力,让天平往己方倾斜。

也就是极限施压,相信这点欧洲各国最熟悉不过,这几个月里,懂王的极限三板斧他们可没少吃。

要说特朗普手上最强大的工具,除了X平台,当属天选工具人万斯。

慕安会舌战群雄、只言片语赶走斯基、嘲笑中国人“乡巴佬”,拱火能力俨然炉火纯青。

最新战绩是与教皇交谈后不久,对方就回归了天国,没人知道他俩都聊些啥,但“击杀教皇”这个梗估计得跟随他一辈子了。


在极限施压把对手弄得急躁不安后,特朗普紧接着祭出法则三,反复无常,让对手疲于应付。

就是谈好了耍赖不作数,反复往下砍,这方面中国早就领教过他的本事。

2017年特朗普刚上任那会,中方态度是比较热切的。

当时对美国的策略是尽可能谈:美方想减少贸易逆差,中国可以多买点农产品;想提振美国经济,减少失业,中方也尽力配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方与其签订了一堆商贸协议,大多是优惠条款。

本以为中美将开启一段蜜月期,没想到却遭遇特朗普的法则武器,回去以后转手撕毁了协议,大搞贸易战、科技战,逼迫中方妥协。

谁能想到堂堂一大国总统,会拿国家信用开玩笑,放诸古今也是罕见。

法则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也就是门面效应和折中策略,都是基本的谈判心理战术。

“制胜法则”其实稀松平常,谈判过程不都这样吗,为什么懂王能将其发扬光大?

主要是他太喜欢重复摆弄法则二和三,正如他的格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与其说谈判大师,不如说是“老折磨王”。

这趟卷土重来,特朗普食髓知味,又用上老套路。

拿铺垫许久的“贸易战”来说。

一开始给各国设立惩罚标准以上的对等关税税率,同时要求它们主动消除对美贸易壁垒。

懂王也知道目标过于离谱,不过能否实现不重要,关键得抛出来,吓唬一下全世界,以促成次要目的,让各国主动找他谈判协商。


只要开始谈了,美国总有办法占便宜,就看谁跪姿更标准。

定完目标,接下来该上手段——

推特政治、地图炮外交少不了;为加强声势,把航母拉到红海地区溜一溜也是必须的;另外不间断威胁一些小国,先把软柿子捏了,能对大国圈子起到震慑效果。

设想得挺好,但一番操作下来,效果不尽人意。

因为存在中国这个变量。

白宫没想到,东大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多项对等制裁瞄着美国软肋打,最关键的是,中方一直并没有想主动谈判的意向,反正美国要加就加,100%、200%都好,300%、400%也罢,奉陪到底。

懂王不是自认嘴皮子功夫天下无敌么,不和他谈就是。

不是意气用事,其实中国也很想和美国谈谈。

以中美贸易的高度关联性,就算美国抡起大棒自伤1000,总归会给中国造成伤害。

另外这阵子美债异动,国际社会加速抛售美债,陡然多出了一大截利息,还息日期近在咫尺,特朗普内阁哪有本事还。

利息还不上,美国传统艺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但以其国际信用,各国抛售都来不及,很难说还会有多少国家增持美债。

所以爆雷是迟早的事,问题是美元已深度绑架全球,只要美债一爆雷,全世界不又得帮它买单。

没办法,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欠债才是大爷”。


能通过谈判,让美国安生点最好,本来大环境就差,再折腾下去只能抱着一起大萧条了。

高层过去一早放话,中国不务求绝对的贸易顺差,只要美国好好说话,条件可以磋商。

因此谈可以,但不能从145%往下谈,什么时候能谈,美国先撤回贸易大棒再说。

有了上次的深刻教训,高层知道对这类奸商,没法以正常途径合作,谈好的事情随时可能作废,还不如先晾他一阵。

中美谈判事宜八字没见一撇,白宫自上而下就各种赢了:“中国很想和我谈判,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我会考虑和中国谈判的”“1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

没答应要谈都这样,要是透露能谈意向,岂不是中方代表前脚还没上飞机,白宫后脚就先传出“中国妥协”的消息,并在全世界广而告之。

到那时,其他国家会怎么看,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都跪了,他们还站着干嘛?都抢着和美国谈,谁落后谁就吃亏。

往更糟糕方面去想,不管中美达成什么意向,长则半年,短则1月,特朗普大概率会翻脸不认账,和其他国家组成“反中联盟”,围剿东大。

为免除后患,中国不但妥协不了,而且要坚守底线,与美式霸权硬刚到底,给全世界做表率,反向逼迫美国悬崖勒马。

少见的,中国因此举得到各国一致好评,各国网友在社交平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未像现在这样喜欢中国!”

打个关税战,还打出了外宣效果,是高层不曾设想的意外收获,只能说世界苦美国久矣。

现在白宫放话有70多个国家要和美国谈,行程密得插针难进,但真实情况是,目前首先和美国作实际谈判的只有日本一个,不久前日本银行大肆抛售美债捅了它一刀,这下算赔罪了。

只是最终能谈成啥样,不好说,在其他国家翘首观望下,日本不会一跪到底,哪怕特朗普“礼贤下士”,亲自出面和石破茂谈,估计也很难有收获。


除非懂王千金买骨,特意给日本最惠国待遇,不过这是极小概率事件,要妥协也不是对日本。

于是,局势顿时陷入诡异的平静,贸易战再次变成,中美双方谁先眨眼的游戏。

特朗普光顾着“谈判艺术”,没搞懂谈判你得先有筹码,有句话叫“当别人以为你有底牌时,你最好真的有”。

可他连自己手上有啥底牌,甚至有没有底牌都不清楚就急着满世界施压了

中国忌讳的从来不是美国本身,而是美国以全球化大义,带动整个西方来制裁它,要是欧美团结一致打压,事情会变得很麻烦,光有产能,市场始终打不开也不行。

得亏特朗普“志向远大”,非要扶持右翼派,却把主流盟友一脚踹开,无意间帮中国解决了最难搞的部分。

只要西方不是联成一线,搞“红蓝对抗”就行。

如今特朗普一再放话,拼命找补,明显看出来有点急了,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好听的点说叫坚持,低情商点叫僵持。

问题在于他并没有僵持的底气,几十万人抗议算什么,哪怕是内阁造反都没事,唬人他有经验,但有消息称,多个共和党金主已秘密接触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团队。

加上美债爆雷,这些才是致命因素,不赶紧想办法找台阶下,等失去靠山支持,变成跛脚鸭总统,或被愤怒的资本来一招物理抬走时,一切都晚矣。

给特朗普提个建议,反正他只需要“赢”,真赢假赢不重要,干脆等风头过去,找一班权威专家引经据典,联合出份一千多页的论文,再配合媒体大肆宣传,力证美国“赢了”就好。


贸易战哪有党派斗争重要?差不多得了。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