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检察院联合发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和人格权益等方面权益保障问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妇联组织维权服务协同发力、刚柔并济,展现出1+1>2的效果,有效促进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了妇女合法权益,推动了妇女领域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案例四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
督促规范母婴室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日客流量超过1万人的公共场所,应设置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独立母婴室,或者多点设置不少于4平方米的独立母婴室。母婴室应配置基本设施、统一标识、设置醒目导向标志。基本设置包括防滑地面、保护哺乳私密性的遮挡设备等。门头沟辖区内部分公共场所母婴室位置偏僻,且其中部分母婴室基本设施缺乏,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关于母婴室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损害了哺乳期妇女和孕产妇的合法权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3年初,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门头沟区检察院)发现“12345”线索平台上有群众投诉部分大型商超、医院母婴室位置偏僻、不便于使用等问题。门头沟区检察院通过初步调查后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门头沟区检察院对20余家商场、医院现场勘察,发现区域内5家商场和4家医院存在未配备母婴室、已建母婴室面积未达标准、导向标志不醒目、基本设施不完备等问题,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北京市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办法》和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由于部分母婴室建设早于规范标准出台,且监督对象涉及多个行政机关,可能存在职能交叉等问题,门头沟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女儿童工作者、人民监督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参加,听取社会各界对于母婴室建设的意见建议。在充分采纳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门头沟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公共场所母婴设施补建完善。
相关行政机关均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案涉公共场所在入口处、楼层垂直交通口附近增设母婴室位置指示标识,母婴室内按要求配齐相关设备,桌角和地面等已做防撞伤、防滑处理,共计6类共性问题、20类个性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相关行政机关在全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推进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商超规范化母婴室全覆盖,有力提升了母婴设施服务水平,将司法温情传递至细微之处。
为进一步深化办案效果,门头沟区检察院同门头沟区妇联建立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在对口联系、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联合法制宣传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实现从个案办理向系统治理的延伸。
典型意义
加强母婴室建设是维护妇女权益、保障婴儿哺育权的必要举措。针对群众反映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不规范问题,检察机关积极运用公开听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牵引相关部门协同履职,推动问题高效整改。同时,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区妇联的沟通协作,建立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有效凝聚合力,提升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本期来源:市妇联权益部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