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练习者之中,即便那些已有多年习练经验的拳友,也时常会面临动作僵硬、缺乏自然流畅之感的问题,更无从谈及松活弹抖的精妙境界。其实只要能精准把握以下四个要点,就能逐步化解身上原有的僵劲。


一、要明画大圈之理

练习太极的人不但要练好太极的基础,更要将其规范化,尤其是拳架。练习陈氏太极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先练好画大圈的动作,只有练好这个动作才能将身体的各个关节画开、画活。

达到舒展的身姿的目的,然后再练习画中圈,最后到小圈,最终达到最高境界。练习者必须从一开始就练好这一点。


二、要明三节之理

人体全身有根节、中节、梢节三节之分。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三节之中又各有三节。臂之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身之三节,即: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腹为根节;腿之三节,即: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练拳者要认真走好用好三节劲。

如在用两臂走圆画圆时,开时肩、肘、手依次相开,合时手、肘、肩依次相合;发劲时,一定要做到根催、腰达、梢发。通过这样久而久之的练习,就能达到节节贯通,周身一家,一动无不动,松活流畅之目的。


三、要明缠丝运动之理

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练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劲产生太极拳弹性掤劲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缠、前后缠、左右缠、进退缠、正斜缠的一顺一逆、双顺双逆的五对缠丝做到位。

开合时,要做到顺缠合、逆缠开,均衡、对称、协调,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久而久之地练习,就可以达到浑身俱是缠丝圈,全身上下左右无一处不缠丝,而又以身躯缠绕为主宰,通过腰脊的螺旋运动和胸腹折叠运化,来带动贯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缠丝,进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


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

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

只有运用这个方法,经过长期的柔化,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由于伸筋拔 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经肉离骨而使内气充于肌肤,骨节张开而使内气敛于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掤劲,意到气到劲自然到。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