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场本应充满挑战和自由的山野徒步。

最终演变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

两名经验丰富的驴友在反穿秦岭“光鹿跑兵冰”路线时失联。



尽管家人迅速报警展开搜救,但救援队最终却发现了两人的遗体。

随着救援队现场画面的曝光,两名驴友遇难的原因也浮出水面。



01.

敬畏大自然,千万别拿生命当儿戏。

这样的告诫,在一些喜欢冒险的驴友看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大自然的未知数,成了他们最期待的冒险和挑战。

但从现在的结局来看,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类只能是弱者。



22日,穿越秦岭一带两位驴友失联,据家属透露。

遇难者是一位80后,20日晚上从家里出发。

踏上了挑战秦岭的旅程,次日清晨,家人还收到了他发来的信息。

这期间,他一直和家人保持联络,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旅程。



可没想到,在下午四点左右时,家人却失去了和他的联系。

其家人顿感不妙,便再次尝试和他联络,但都没有任何回应。

当天晚上12点确认失联后,其家人向外界展开求助。

并且在22日一早向警方报案,接到通知后,当地便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



派出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救援队,上山进行搜救。

据了解,他们选择穿越的线路,就是颇有挑战难度的“光鹿跑兵冰”。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条线路要途经五处景点。

冰晶顶——兵马营——跑马梁——鹿角梁——光头山



反穿路线全程差不多有40公里,对体力和临时应对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虽然这里平均海拔在2500米,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来说并不算什么。

但由于路况复杂,而且属于未开发区域,时刻都面临着危险和挑战。



然而,第一梯队救援队上山后不久,在跑马梁发现了一位遇难者。

全身没有任何遮盖物,躺在山半坡的位置,他是一位95年出生的年轻人。

今年才刚30岁,还很年轻,据知情者透露,他还没有结婚。



是最近两年登山热潮吹起来之后后,才喜欢上登山的。

大好的青春年华,让家里的父母怎么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同时,另一边的搜救队发现了另一位80后遇难者,在附近大约500米的地方。

虽然他搭了帐篷,但这样的装备明显不足以御寒。

两人发现时,都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



这也就意味着两人都是因为失温导致的死亡。

有知情人表示,在两人登山的那天当地下雨了。

而且陕西地带天气明显降低,城市里都是大风大雨,更别提山里的天气了。



两人在山上遇难的位置,很明显是遇到了极端天气。

再加上两个人对于这种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不足,才会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当天傍晚七点,两位遇难者的遗体还没有转运下山。

然而,这样的悲剧,在秦岭一代并不是个例。



02.

去年,五一假期期间,就有一位20岁的大学生也去秦岭体验了一把登山的乐趣。

4月底,他坐火车出发前往陕西,5月1日下午三点跟家人说要和人拼车去夜爬冰晶顶。

但当天晚上他已经处于失联状态,因为是独自一人。

所以能够提供的线索并不多,失联多日依旧没有任何线索。



最终,搜救队在5月9日,凌晨三点上山搜救,历经16个小时,才找到他,但为时已晚。

根据救援队找到他的位置和状态,判定是因下雨滑倒导致失温最终不幸遇难。

因为秦岭是南北分界线,里面好多山的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并且常年积雪,有的地方甚至短时间内会出现狂风暴雨大雾雷电甚至暴雪的情况。

在加上进山半个小时,手机就基本上没有信号,就算是想报警求救,都是不现实的问题。

现在看来那句古话:一人不登山,二人不望井,三人不抱树是有原因的。

而且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会选择夜爬,选择夜爬的原因。



一是可能没有合适的同伴,二是觉得自己能够在第二天天黑前撤到原点。

最重要的是,近些年来登山热潮逐渐兴起。

很多年轻人也盲目跟风,对自身的体力和应对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

并且法律明令禁止穿越2000米以上的核心保护区,即便是这样还是难以阻挡驴友冒险的脚步。



据统计,从2022年以来,相关保护区执法部门累计劝返3825人。

而且光2024年,西安市累计搜救山区被困人员就超350人。

就连救援队员都坦言:“地形险峻尚可克服,但瞬息万变的气候才是最大的威胁。”

每年仍有这么多人为了挑战大自然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还有人前仆后继,深陷其中呢?

无非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心态在作祟。

自己以为做足了所有的准备,但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根本就无法预料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原始山林气候变化究竟是怎样的。



大多数人都是无知加无畏而导致这样的悲剧,所以一定要敬畏大自然,同时,也为自己的家人和行为负责。

很多人说,总能在新闻里刷到秦岭区域户外登山爱好者遭遇意外、陷入险境的消息。

一开始看到这类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可看多了之后,竟渐渐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麻木感。



特别是对很多违规登山的爱好者,实在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就为了心中那所谓的登山爱好,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真的划算、真的值得吗?

可是也有人说,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压力大,压的人喘不过气。



所以选择融入大自然,压力就会一扫而光。

但这必须是建立在尊重自然、热爱生命、充分准备、遵守规则的基础上。

永远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上,不然盲目的到大自然中放飞自我。

初衷是缓解现实带来的压力,换来的却是天人永隔,永远也喘不了气的家庭悲剧。



结语:

成功穿越秦岭一带线路的,不能说明你有多勇敢,多厉害。

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运气不好遇上极端天气,能够侥幸活下来的几率都很小。

大自然对人类不会有怜悯之心,对于这些爱好者来说,既然选择挑战就要有所觉悟。



不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亲人两行泪的残酷现实。

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够让这些爱好者多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