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近期声称“中国能在20分钟内摧毁美军所有航母”,并渲染中国正在组建“专门摧毁美国的军队”,这种言论看似耸人听闻,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军事战略上的深层焦虑。面对美国的渲染,有记者就向国防部发言人做出了相关提问。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美方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症,总拿别人当借口。
这是国防部发言人在回应《环球时报》提问时做出的表态,而且,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还进一步表示,“美方有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军队,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这正是当前中美两军交往的障碍所在。”可以说近年来,美国不断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从“南海军事化”到“高超音速导弹优势”,再到如今的“20分钟灭航母”,层层加码。此次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长期对华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为自身军事扩张、军费增长和亚太战略调整制造借口。
中国近年来发展的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21D、东风-26)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确实对美国航母构成威慑。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的生存能力受到挑战,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多次模拟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美方的战略恐慌。 美国海军目前仅有11艘航母,且受限于全球部署和维修周期,实际可用的仅4-6艘。在亚太地区,美军难以同时维持3艘以上的航母战斗群,而中国只需具备打击3-4艘的能力,就能打破其制海权。
美方夸大“中国威胁”,实则是为了掩盖自身航母战略的脆弱性。面对美国方面的图谋,中国国防部的回应,等于直接揭穿了美国的三大阴谋。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的回应看似简短,却直指美方言论的核心问题,首先,美国就是“受迫害妄想症”:为扩军找借口。张晓刚直接点破美方“受迫害妄想症”,指出其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真正目的是为自身军力扩张服务。
可以说近年来,美国军费连创新高,2025年国防预算突破9000亿美元,远超中国。美方通过制造“假想敌”,试图维持全球军事霸权。美国的手段无非就是挑拨地区关系,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同步炒作“中国在第一岛链的空中优势”,意图拉拢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强化对华军事围堵。中国国防部强调“不冲突、不对抗”,正是为了拆穿美方挑拨地区国家关系的伎俩。
与此同时,美国还面临着转移国内矛盾,掩盖战略失败。美国近年来在中东、乌克兰等问题上陷入战略困境,国内极化严重。尤其是当下特朗普抡起了关税大棒,已经惹怒了全世界,虽然有一些国家对美国选择妥协,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却强硬反击美国的关税霸权。那么再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美国就是试图转移民众视线,掩盖自身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失败。
但问题是我们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中国反航母能力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其实美方刻意夸大中国反航母能力,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20分钟摧毁11艘航母”不现实。虽然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确实具备打击航母的能力,但美军航母并非全部集中在亚太,且战时会有分散部署。更合理的评估是,中国有能力在冲突初期对西太的3-4艘航母构成威胁,而非全球范围内的全部11艘。
中国的反航母体系(如东风-26、鹰击-21)主要用于区域拒止,确保在台海、南海等关键水域的防御优势,而非全球打击。这与美方渲染的“进攻性军事扩张”截然不同。中国国防部多次强调,中国军队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非挑战全球秩序。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证明其军事力量的增长是世界和平的贡献,而非威胁。
因此:美方应停止“恐中”炒作,回归理性对话。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地区稳定。中国国防部的回应一针见血,揭露了美方的政治算计。未来,中美应避免军事误判,通过对话管控分歧,而非陷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正如张晓刚所言:“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是中美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美方若继续沉迷于“受迫害妄想症”,只会让世界更加危险,而中国将继续以清醒的战略定力,捍卫自身安全与全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