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烽烟再起,美国进退两难,就在俄乌冲突未解,全球经济博弈加剧的时候中东这个火药桶再次被引爆。
美军刚在红海遭遇沉重打击,以色列防线也被穿透,白宫打的算盘似乎正在走向落空,特朗普原本制定的中东计划,恐怕要成为一次空前的政治豪赌,从也门战火到以色列警报,再到白宫“破釜沉舟”式的出访安排,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一场巨变正悄然逼近。
美国究竟在酝酿着什么样的计划?接连受挫的美国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如果说中东是大国博弈的棋盘,那么美军的MQ-9无人机无疑是白宫手中最倚仗的“棋子”之一,然而,近期的一连串战报,却让这枚“棋子”屡屡跌落,不仅让美国跌了形象,更伤了美国军队的信心。
就在4月22,也门上空传来消息,一架美军的MQ-9无人机被胡塞武装发射的地对空导弹成功击落,更震撼的是,这已经是自本月以来第7架,也是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第22架被击落的MQ-9。
这些数字乍一听好像也没有多少架,但是仔细算账后让人不寒而栗,根据计算,这种无人机每一架的造价3200万美元,22架被击落就等于美军在也门一地损失超7亿美元,这已经可以达到一个国家三年援助款的规模。
同时这也这透露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胡赛武装可能已经掌握对付这种无人机的方法了,以后也不会再畏惧这种号称“美国王牌无人机”的进攻和侦察了,要知道,MQ-9被称作是“全球最先进的察打一体无人平台”。
图片加载中…
它可以执行侦察,打击,监视等多种任务,这种高技术武器,理应主导战场,可是在胡赛武装的装备面前却频频“折翼”,胡塞武装装备的导弹多为改装型苏制或伊朗支持的简易导弹,单价不过10万美元。
也就是说,他们正用远远低于美国军队的成本实现对美军技术核心的“狙击”,这不仅是一次次战术胜利,更是心理战的成功,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击落的无人机,是美国对外展示军工实力与军事技术威慑的核心资产。
图片加载中…
如今,接连坠毁不但影响军售形象,还可能直接削弱盟友对美军主导地位的信心,而胡塞武装似乎也在“有意为之”,持续抓住MQ-9软肋发起精准打击,说明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击武装”,而是具备高水平反制能力的准军事力量。
图片加载中…
从战略角度分析,这种连续击落的背后,反映出美国中东部署存在严重漏洞,即便部署“双航母”,实施持续空袭,也并未达到震慑效果,反而因为战术暴露和情报失控,让胡塞武装一再得手,这对白宫而言,是赤裸裸的战略挫败,对特朗普的部署更是一记重击。
图片加载中…
如果说击落无人机还属于常规的冲突,那么高音速导弹的现身就足以让中东的形势升级为不可控制的局面,胡塞武装不仅具备发射能力,而且成功突破以色列双重防御体系,击中了袭击的目标,这让整个西方防御系统为之一震。
图片加载中…
高超音速导弹为何让人闻风丧胆?因为这种导弹能以5马赫以上速度飞行,轨迹难以预测,极难拦截,当前全球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胡塞武装从哪来这类武器?很可能源于伊朗的技术援助,甚至不排除有来自俄罗斯或朝鲜的技术输入。
4月23日凌晨,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命中以色列城市海法,同时还派出多架无人机袭击特拉维夫,形成“高低配”复合攻击模式,以色列虽启动“铁穹”和“萨德”系统,但事后回应却异常低调,仅仅是声称:可能拦截了一枚导弹。
这在以往是极其罕见的,一旦成功拦截,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必定高调庆功,而这次的模糊回应,很有可能是“拦不住”的变相承认,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胡赛武装第二次使用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以色列。
图片加载中…
从战术层面看,这是“战略威慑演练”,从心理层面看,这是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震慑,那么为何不用这类导弹攻击美航母?胡塞方面或许是在保留筹码,用在以色列身上,一方面是表态,另一方面是“试水”美以联合防御系统的反应。
图片加载中…
这一行为的背后,传递了一个关键信息:胡塞武装拥有足以改变局势的“杀手锏”,他们并不是乌合之众,也不仅仅是为了某地利益而战,而是试图成为中东格局重塑中的“搅局者”,对以色列而言,防线的破防意味着必须重新评估战术部署,对美国而言,盟友被打击而自己无法有效介入,将严重削弱其在中东的领导力。
图片加载中…
在风雨飘摇之际,白宫突然放出重磅消息:特朗普将于5月中旬亲自访问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这个时间和地点,只能说选得意味深长,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外交行程,实则很可能是特朗普政治博弈的“突围战”。
中东局势恶化,美军连连受挫,特朗普必须亲自“出马”进行斡旋与修补,不论是重启地区联盟,推动能源合作,还是缓解胡塞危机,此行都将成为特朗普“定调中东战略”的关键时刻。
图片加载中…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当前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特朗普能否带着成果回国?这并不乐观,当前美军未能实现预期震慑目标,胡塞武装反击节节胜利,甚至让人质疑白宫是否已失去对中东局势的掌控力。
图片加载中…
更棘手的是,白宫大概率不会让特朗普在“美军失利”的背景下访中东,因此未来三周内,美国可能将加紧在军事、外交甚至舆论层面的铺垫,比如通过加大对胡塞的空袭力度,对伊朗施压,或在外交层面鼓动阿拉伯国家“谴责胡塞”,从而为特朗普此行制造“赢面”。
这一系列的事件折射出中东战局的新变量,美国的“威慑体系”即将被打破,而特朗普的中东之行,无疑将成为未来几个月国际战略格局走向的关键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