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哥,爸爸……爸爸突然能说话了!他嘴里一直念叨着一栋别墅……”

时光回溯到二十一年前,黎国谦被确诊患上痴呆症,老人渐渐失去了言语能力。

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这位沉寂多年的老人,竟如奇迹般地重新开口说话了。

他含糊不清却又无比执着地提及,在浙江西湖之畔,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产业。

“房产证……就藏在书房地板下的保险箱里。”

老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也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神秘往事……

01

我叫黎名,此刻正站在父亲黎国谦的房间里,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药水味和陈旧的气息。

父亲坐在窗边的藤椅上,目光呆滞地凝视着窗外,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二十一年。

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可那张脸却毫无表情,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凝固了。

我端着一杯水和几粒药片,轻声说道:“爸,吃药的时间到了。”

父亲没有丝毫反应,依旧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

我叹了口气,把药片和水放在床头柜上,蹲下来与父亲平视,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试图唤起他的注意。

这是二十一年来我每天都要重复的动作。

自从父亲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症后,整个家庭的生活就彻底变了。

曾经那个严厉却又慈爱的父亲,那个在单位担任高管、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父亲,如今只剩下一具空壳。

我小心翼翼地将药片送到父亲嘴边,他机械地张开嘴,吞下药片后又恢复了呆滞的状态。

我例行公事地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爸?”

本以为不会有任何回应,可今天,父亲却缓缓转过头。

“黎名,”他的声音沙哑而微弱,“我想吃红烧肉。”

我愣住了,这是二十一年来父亲第一次叫我的名字,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愿望。

我颤抖着声音问:“爸,您说什么?”

“红烧肉,你妈做的那种,加了八角和桂皮的。”父亲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我激动得双手颤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母亲已经去世十五年了,父亲居然还记得母亲做的红烧肉的味道?

“好,好的,爸,我这就去做。”我强忍着泪水,连忙答应。

我冲出房间,立刻拨通了妹妹黎放的电话。

“黎放,快来,爸爸他……他突然能说话了,而且,他记起妈妈做的红烧肉了!”

电话那头的黎放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回过神来:“哥,你别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我没开玩笑,你快来吧!”

挂断电话后,我立刻查找红烧肉的做法,想要按照母亲的配方做出父亲记忆中的味道。

我的手不停地颤抖,内心充满了希望和忐忑。

这是一个奇迹吗?还是父亲病情好转的征兆?或者只是临终前的回光返照?我不敢多想,只知道此刻的父亲需要那道红烧肉,而我必须做好。

黎放火急火燎地赶到父亲家时,看到的是忙前忙后的我和坐在餐桌前的父亲。

那个曾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老人,此刻正端坐着,目光炯炯有神。

“爸……”黎放试探性地叫道。

老人转过头,看着黎放,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黎放,你来了。”

这一声呼唤,让黎放瞬间泪如雨下。

她扑到父亲怀里,放声大哭。

二十一年了,整整二十一年,她没有听到父亲叫过自己的名字。

“别哭,别哭,”老人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爸爸没事。”

我端着刚做好的红烧肉走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父亲面前。

“爸,您尝尝看,味道对不对。”

父亲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他的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回味着什么。

“不错,很像你妈妈做的味道,就是少了点醋。”

我和黎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父亲不仅记得母亲做的红烧肉,还能分辨出味道的差异!

“爸,您感觉怎么样?”黎放小心翼翼地问道。

“头有点疼,但是比以前清醒多了。”

父亲放下筷子,揉了揉太阳穴,“我好像睡了很长时间。”

我和黎放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含糊地应付过去。

我们担心一旦告诉父亲实情,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吃完饭后,父亲看着窗外的景色,若有所思。“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2023年4月,爸。”我回答道。

父亲皱了皱眉头,似乎在努力回忆什么。

“我记得我生病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我记不清了。”

黎放握住父亲的手,安慰道:“没关系,爸,慢慢来。”

父亲点点头,继续说道:“我有个朋友,姓章,叫詹首城,他应该还住在浙江。”

我和黎放都不记得父亲有这样一个朋友,但是考虑到父亲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认识很多人,我们也不觉得奇怪。

“他是爸爸的好朋友吗?”黎放问道。

“嗯,是好朋友,也是合作伙伴。”父亲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我们一起在浙江做过一个项目,一个很大的项目。”

我感到好奇:“是什么项目,爸?”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们在浙江买了房子,一栋别墅,很大的别墅。”

我和黎放都愣住了。我们从来不知道父亲在浙江有房产。

“爸,您确定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父亲点点头,十分肯定地说:“当然确定,250平方米的别墅,在杭州西湖区,那个时候花了不少钱。”

黎放和我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该相信。

父亲在发病前是一家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不算低,但也不至于在杭州西湖区买得起250平方米的别墅。

“爸,您还记得具体地址吗?”黎放试探着问道。

父亲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具体门牌号记不清了,但是在西湖边上,靠近雷峰塔那边。”

我拿出手机,迅速搜索了一下杭州西湖区雷峰塔附近的房价。

当我看到搜索结果时,倒吸了一口冷气——那个区域的别墅,现在的市场价至少在两千万以上。

“爸,您什么时候买的这套房子?”我继续问道。

“1999年吧,那时候房价还不高。”父亲回答道。

1999年那是父亲发病前的两年。

我回忆着那段时间的父亲,似乎并没有任何异常。

他工作勤恳,生活节俭,从未提过在浙江有房产的事情。

“房产证在哪里,爸?”黎放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父亲的眼神突然变得茫然:“房产证……我记不清了,应该是……应该是在我的保险箱里。”

“保险箱?”我和黎放同时问道。

我们从来不知道父亲有保险箱。

父亲点点头:“在书房的地板下面,书柜后面有一块活动地板,保险箱就在下面。”

我立刻起身,冲向书房。

父亲的书房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所有的东西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我搬开书柜,果然发现地板上有一块略微凸起的部分。

用力掀开后露出了一个小型保险箱。

我的心跳加速,大声喊道:“黎放,找到保险箱了!”

黎放和父亲也来到了书房。

父亲看着保险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密码是多少,爸?”我问道。

父亲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回忆:“应该是……应该是你妈妈的生日,0325。”

我输入密码,保险箱轻轻地“咔嗒”一声打开了。

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文件,最上面的是一本红色的房产证。

我颤抖着手拿起房产证,打开查看。房产证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房屋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雷峰塔路15号,建筑面积252平方米,产权人:黎国谦。

我和黎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真的在杭州有一套价值连城的别墅!而且这套别墅,已经默默地存在了二十四年!

02

保险箱,里面除了房产证,还有一叠厚厚的文件和几张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父亲和一个陌生男子站在一栋欧式别墅前,两人面带微笑,亲密地搭着肩膀。照片背面写着:与首城兄在西湖别墅,1999年5月。

“这就是詹首城吗,爸?”我指着照片上的陌生男子问道。

父亲缓缓点了点头:“是的,这是詹首城,我的好朋友。”

哥哥黎名翻阅着文件,大多是些商业合同和协议书,上面记录着一些复杂的商业交易。

这些内容与黎名印象中的父亲相去甚远——在黎名眼里,父亲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国企职员,从未涉足过大型商业活动。

“爸,这些文件是什么?”黎名困惑地问道。

父亲接过文件,眼神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是我和首城的合作项目,我们共同投资了一家高科技企业。”

我皱起眉头:“高科技企业?爸,您从来没提过这些事情。”

“因为这是秘密。”父亲的声音低沉了下来,“我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你们。”

黎名和我面面相觑,都感到一丝不安。父亲的这些秘密,是真实的记忆还是痴呆症导致的幻想?

“爸,您能详细说说这个秘密吗?”黎名小心翼翼地问道。

父亲摇摇头:“不行,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他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我们应该去看看那栋别墅。”

我和黎名都被父亲的提议震惊了。前往杭州?让一个刚刚从严重痴呆中恢复过来的老人长途跋涉?这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爸,您的身体状况可能不适合长途旅行。”我试图劝阻。

“我必须去,”父亲坚决地说,“那栋别墅里有重要的东西,我必须亲自去取。”

黎名不知所措:“什么重要的东西,爸?”

父亲再次陷入沉默,只是重复道:“我们必须去杭州。”

经过一番商议,黎名和我决定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第二天我们带着父亲去了医院,医生对父亲突然恢复记忆的情况感到十分惊讶。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确实存在,但非常罕见。”

医生解释道,“有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可能会经历短暂的清醒期,特别是在疾病晚期。不过,这种清醒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黎名感到一阵心痛:“您是说,我父亲的这种状态可能只是暂时的?”

医生点点头:“很遗憾,是的。虽然我不能百分百确定,但根据以往的案例,这种清醒期通常只会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

“那我们是否可以带他去杭州?”

我问道,“他坚持要去看一看那边的房子。”

医生思考了一会儿:“从医学角度来说,只要路途中有人照顾,确保他按时服药,并且不过度劳累,短途旅行是可以的。不过,我建议你们尽快安排,趁他还保持清醒的时候。”

离开医院后,黎名和我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安排前往杭州的行程。我们订了三张高铁票,计划第二天出发。

晚上当我整理父亲的行李时,发现了一本陈旧的日记本,夹在衣柜深处的衣物中。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翻开了它。

日记的内容让我震惊不已。

根据日记记载,父亲在1997年至1999年间,确实与詹首城合作经营一家高科技公司,负责一项神秘的技术研发。

这项技术引起了某些人的觊觎,父亲和詹首城因此面临巨大的威胁。

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99年8月15日,内容十分模糊,只提到“计划已经开始”,“必须保护好那些资料”,以及“如果出了意外,西湖的房子将是最后的屏障”。

我心跳加速,隐约感觉到父亲的痴呆症可能并非单纯的疾病,而是与这些神秘事件有关。

但我还不确定是否应该将这些发现告诉哥哥和父亲。

夜深人静时,我悄悄来到父亲的房间。

出乎我的意料,父亲并没有睡觉,而是坐在窗边,望着夜空。

“爸,您还好吗?”我轻声问道。

父亲转过头,脸上带着疲惫的微笑:“黎放,来陪爸爸坐一会儿。”

我坐到父亲身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拿出了那本日记:“爸,我找到了这个。”

父亲看着日记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是深深的悲伤:“你看了?”

我点点头:“看了一部分。爸,这些都是真的吗?您和章叔叔的公司,那些威胁,还有……”

父亲长叹一声:“是真的。我本不想让你们知道这些,但是命运弄人啊。”

“您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父亲摇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们到了杭州,你会知道的,你和你哥哥都会知道的。”

我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明白再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我只能默默地陪父亲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我隐约感觉到,明天的杭州之行,将揭开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黎名、我和父亲踏上了前往杭州的高铁。

一路上,老人的情绪异常平静,仿佛只是去郊外旅游一般。

黎名和我则心事重重,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黎名不断回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父亲突然恢复记忆,提起从未听说过的杭州别墅,发现神秘的保险箱和那些商业文件……

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又像是一个即将揭开的谜团。

我则一直想着那本日记中的内容,父亲和那个叫詹首城的人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

那项神秘的技术又是什么?为什么父亲会突然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到达杭州后,我们直接打车前往西湖区雷峰塔附近。

车子沿着西湖边缓缓行驶,窗外风景如画,湖水清澈,远处的雷峰塔巍峨耸立。

父亲望着窗外,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这里变化不大,还是那么美。”

当车子驶入一条幽静的小路时,父亲的目光变得专注起来:“快到了,再往前一点。”

车子在一栋欧式风格的别墅前停下。别墅被高大的围墙环绕,门口有一扇铁艺大门,上面爬满了常青藤,显得古老而神秘。

黎名和我下车后,站在大门前,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气。

这栋别墅比我们想象中更加豪华,光是外观就能看出其价值不菲。

父亲拿出钥匙,缓缓走向大门。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大门随着“咔嗒”一声轻响打开了。这一刻,黎名和我都感到一种不真实感——父亲真的拥有这里!

踏入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精心修剪的草坪和几棵高大的松树。

别墅主体是典型的欧式风格,米黄色的外墙,褐色的屋顶,大大的落地窗。

尽管二十多年无人居住,但别墅的外观保养得很好,看不出太多岁月的痕迹。

“有人定期来打理吗,爸?”黎名问道。

父亲点点头:“是的,我委托了一家物业公司,每月定期维护。”

黎名和我惊讶地对视一眼——这二十多年来,父亲一直默默地支付着物业费,却从未提起过这栋别墅的存在。

进入别墅内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木质香气。

客厅宽敞明亮,家具都蒙着防尘布。

父亲走在前面,熟练地揭开防尘布,露出下面保存完好的真皮沙发和实木茶几。

“这里好久没人住了,你们先休息一下,我去书房看看。”父亲说完,便朝楼上走去。

黎名和我站在客厅中央,一时不知所措。

这栋豪华的别墅,这些精美的家具,这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却又确确实实属于我们的父亲。

“你觉得爸爸说的是真的吗?”我低声问道,“那些关于高科技公司和威胁的事情?”

黎名摇摇头:“我不知道,但这栋别墅是真的,那些文件也是真的。或许爸爸真的有一段我们不知道的过去。”

我们决定四处看看。

别墅共有三层,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二楼是主卧和几间客房,三楼是书房和一个小型会议室。

每个房间都装修得极其讲究,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品和财力。

在主卧的衣柜里,我们发现了几套男装和女装,尺寸分别对应父亲和已故的母亲。

这意味着,母亲生前也知道这栋别墅的存在,甚至可能曾经来过这里。

正当我们沉浸在惊讶中时,楼上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是父亲的呼喊声:“黎名!黎放!快上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