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23日凌晨,白宫突然表示对华商品关税从145%大幅下降至65%,这究竟是特朗普“想通了”还是“玩脱了”?
更“玄妙”的是,在特朗普说出这些“想法”前,中方已经率先给出了预判,从“美国做法”到“美国态度”一字不差。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就以“对等关税”为名,将中国输美商品税率推至145%,试图复制上一任期贸易战的“极限施压”。
然而这一次中方的反制不管是从“速度”上,还是“力度”上,都让特朗普“措手不及”。
中国的反制包括:对美眼中的“香饽饽”能源和农产品加征到125%关税;把稀土出口管制再度扩大7种关键材料,还将16家美企列入“实体清单”。
这一次连美国军工复合体也尝到了“卡脖子”的滋味。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心心念念想要的“强硬人设”在此次对抗里“土崩瓦解”。
如今特朗普不光面临着国内超过150起以上的诉讼,在4月21日发布的最新民调里,他的支持率也“勇夺新低”,甚至都有3/4的首访者认为这届选举特朗普就不应该参加。
很明显特朗普“失算了”,而他失算的最大理由就是“误判”了中国态度,所以特朗普也只能软化态度不断上演“反转”戏码。
23日美媒《华尔街日报》爆料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并且根据白宫“内部人员”透露,关税很可能降到50%至65%这一区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忽然出现“降温”?实则里面暗含了“三重逻辑”,让特朗普不得不这么做。
自从特朗普进入第二任期以来,中国就成为“核心关注对象”,令特朗普没想到的是美国经济率先迎来“三杀”。
4月开始,美元指数下跌5%、标普下跌6%,甚至是美债利率上升,都成为特朗普“搞破坏”的证据。
这与美政府所希望的“对中国伤害>对美国伤害”产生了预期的违背,甚至让美媒都直接表示:美国关税政策造成的损害将“不可逆转”。
如此一来,“自损1000仅仅伤敌800”成为了美国面临的现状,按照经济专家王孝松所说,美国关税相当于把“物美价廉”的产品拒之门外,长久下来通胀必不可免。
再有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前文所述民众支持率下降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对农产品的反击也打到了共和党痛点。
由于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关税战却导致农产品积压,这样一来农业州的选民在中期选举中的态度很可能产生极大转变。
对于以“红脖子”为基本盘的特朗普来说,这种变化无法接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特朗普仍未放弃“战略试探”的想法,比如这次“关税下调”消息,就继续保持了之前的“分级制度”——即对华加征145%关税,但部分产品提至245%。
不同的是,调整后的税率为部分“不影响美国安全”的产品仅征收35%。影响的则100%起步。这种将商品分为“战略”与“非战略”两类的做法,其中深意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
所谓“手机、显示器等日常用品”税率降至35%,但“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机”仍能维持100%以上重税,完全就是一套“白菜价引流、高端货宰客”的布局陷阱。
或是为了遮掩这样一个“目的”,当日稍晚特朗普又重新展现“硬气”,宣称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想要和美国做生意“没门”,试图将中方注意力重新拉回“谈判”里。
只可惜对于美国玩的这一套,中国不仅“早有预判”而且“丝毫不差”。
同一天稍早中国外交部已经明言:美国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还想和中国打交道?不可能!
在特朗普发表完言论后,生怕他不理解“中国态度”,外交部再度强调: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为什么中方能够提前“知晓”特朗普的想法呢?实则源自中国在这场教科书级别的“反制策略”里,早已经完成了3大布局。
第一个就是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构建了“去美国化”贸易圈子,这一协议不仅包含东盟十国和中国,也包括美国“盟友”日韩澳新这些“新北约”成员。
这一招如今已经“大放异彩”,今年一季度东盟对华贸易占比升至16.6%,中方也接连访问了东南亚三国。不仅签署了40多项协议,更联合越南海警建立了联合巡逻机制。
其次中国早已经打造了“经济壁垒”来对冲美国的“关税大棒”,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9.78万亿元,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而经过连续3个月增持后,中国黄金储备达到7370万盎司,更添“风险保障”。
最后中国“加速技术自主化”才是真正的“兜底法宝”,美国想要玩“祸心潜藏”这一套中国清清楚楚。
如今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然突破35%,中芯国际更是把28nm芯片价格“给我们打了下来”,直接从5000美元骤降至1500美元。
尤其是中国国持续增加三大项的投资:即芯片AI和可再生资源,直接在相关领域挑战了美国的权威地位。
以AI技术为例,DeepSeek强势崛起成为“力压”美国ChatGPT一头的顶级产品,汽车领域比亚迪更是超越特斯拉,在去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这样的情况美国难道不知道吗?知道但是也没有办法。特斯拉业绩下滑13%的背后,正是70%的供应链离不开中国的现实。
创造这一条件的,其实正是特朗普自身。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301调查后,中国已经意识到“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做最好的自己”。
8年以来,非洲采购商数量年增长18%,一带一路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甚至是北斗导航系统达到了厘米级精度,都是美国“倒逼”的结果。
特朗普播种下的“苦果”正由自己进行品尝,而且中方做出的“最重磅预言”还不止于此。中国还说过: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
如今国际盟友的“反水”正在加速美国孤立。欧盟“顶着压力”半个月内就对中国达成“电动汽车关税”替代方案,英国更是直接把贸易政策国务大臣和国防参谋长“两员大将”都派向中国。
如果美国仍然不能把“服软”落到实处,甚至是继续反复无常的话,那么特朗普的最终结果无非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说法,沦为一个笑话。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快评|对华关税或“大幅下降”,市场压力之下特朗普“急于与中国达成协议”》
观察者网《“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央视新闻《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降至上任以来新低》
新华网《执政将满百日,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三重暴击”》
环球时报《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中方回应》
人民网《就美总统、财长言论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