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真实发生的事件,部分情节有润色,文章前半部分免费阅读。
他是全世界以毒建国的第一人,控制金三角毒品贸易的80%,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海洛因出自他手,其控制的私人武装力量高达4.5万人,还配备了飞机编队和防空导弹,他跟缅军开战,暗杀美国警察,致电克林顿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他就是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强毒枭,铁血屠夫---坤沙,更为离奇的是他最后却能安享晚年,极少有善终的大毒枭。
坤沙,缅甸人叫他“关约”,祖辈是汉人,在缅甸北部生活百年有着掸族血统,他本姓是张,家里有汉名和掸名,坤沙汉名为张奇夫,父亲叫张秉尧,掸名叫坤爱。
坤是掸族语言里“官长”、“头人”的意思,因为他的母系家族是掸邦北部莫莱山的土司,家里传承了几代人,亲坤爱当年从云南来缅甸做生意入赘莫莱山家族,后来当上了土司。
坤沙1933年出生于缅甸东部的掸邦,当时缅甸还是英国殖民地,缅北土司们都是土皇帝,平时卖鸦片挣钱,父亲是土皇帝,坤沙就是太子爷,但坤沙的命运比较悲惨,3岁那年父亲死去,有说法说坤爱是病死,还有说法说他被周边土司势力杀死。
两年后坤沙母亲死于鸦片吸食过量,坤沙成为孤儿,被几个舅舅赶出家门,后来远走泰国、缅甸等地投奔亲戚,十几岁时才回到缅北,靠着家族莫莱山土司的名声,坤沙被外公介绍到一个土司武装里担任小队长,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运输鸦片膏。
1949年十六岁的坤沙正式走上贩毒道路,同年中国大陆解放,国军残部退入缅甸,当时老蒋让李弥在缅北准备随时接受反攻大陆的准备,他带着几万人在缅北、泰北一带活动。
不久之后,台湾派来的特务遵照指示和李弥联合开了抗俄大学,教游击战和反攻大陆思想,学员都是缅北当地的土司或者毒贩,已经被欺负无望的坤沙看到这支国军像是遇见了救命真主,于是就去投奔这支国军部队,坤沙就在这所学校上了几年学,系统接受了军事训练,从一个只知道开枪的大头兵,变成了懂得养兵、练兵、打仗的军事头目。
国内溃败的国军残部来到缅甸之后靠着贩毒支撑日常开支,把当地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进化为集团化、产业化、军事化的贩毒集团。
这支国军残部靠着强悍的战斗力实现了当地毒品的垄断,在他们没有到来之前,金三角的毒品产量不到60吨,他们来了之后金三角的毒品产量瞬间突破到1000吨以上,到了八十年代2000吨,九十年代2500吨,全世界80%以上的毒品都来自于金三角。
他们的做派缅甸政府还能勉强接受,关键是国军这支残部的最高长官李弥当时已经彻底疯狂,他曾经公开对记者说道:我当个云南王估计不容易,但我做个缅甸王完全看我心情。
李弥在败退之前主管云南,被称之为云南王,缅甸政府听到这话之后态度彻底改变,掸邦还不够你祸害的,你是不是还想来仰光称霸,这时候缅甸趁机向国际社会求援,最终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这支残部的高级将领都被召回了台湾。
蒋介石秘密下达了一道密令,“想留下的可以自行留下,马上给你们改编”,老蒋算是在缅甸给自己留下了一支后备队,随着李弥的离开,留下来的人开始内讧,谁也不服气谁,四分五裂开始折腾,加上缅军的不断开火,这支残部很快失去了嚣张气焰。
坤沙很有眼光,感觉自己再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赶紧趁乱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部队,跑到家里当起了土司,这段经历对坤沙后来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从李弥那里学会了集团化、军事化贩卖毒品的方式,再者坤沙当时表现的十分优秀混上了排长,参加了李弥在金三角创办的一所军校,学到了真正的军事指挥技术,而此时他的同事罗星汉成为了金三角第一代大毒枭,成为了坤沙一生的劲敌。
金三角的大毒枭都是科班出身,按照战争的规格去贩毒,回家做了土司的坤沙发现让、他的同学罗星汉早已成了气候,无论武器配备还是地盘都要比自己强大很多,坤沙知道自己实力弱小,直接就向缅甸政府投诚,想要借助缅甸的力量猥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