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您这是什么意思?"儿媳王丽的声音突然拔高,她的手紧紧攥着碗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我看着她脸上那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想起两周前她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拒绝我那五千块钱的借款请求。
01
我叫陈国强,今年六十二岁,去年从市第一中学退休。
三十五年的物理教学生涯,让我的背脊略微弯曲,指尖也因常年握粉笔而显得粗糙。
退休前我担任高三年级组长,虽然薪水不高,但足够维持生活,也为两个孩子提供了还算稳定的成长环境。
妻子林芝在三年前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我。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似乎永远忘不了医院走廊刺骨的冷意和医生遗憾的目光。
从那时起,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偶尔能听到电视机里的声音,更多时候只有时钟滴答的响动。
儿子陈鹏在一家国企当工程师,每月收入稳定,加上奖金也算过得不错。
儿媳王丽是事业单位会计,做事精明能干。
他们夫妻两人在城东买了套小三室,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孙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聪明伶俐,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女儿陈蓓比较有主见,大学毕业后和丈夫张明一起开了家小型美发店。
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小区内有固定的客源,生活也算安稳。
只是因为店里每天都要营业,他们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我。
刚退休那阵子,我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
每天早晨醒来,面对空荡荡的房子,不知该做什么。
从前的忙碌生活突然戛然而止,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空闲和莫名的焦虑。
"陈老师,今天怎么这么闷闷不乐的?"邻居李大爷在小区花园里碰到我时问道。
"退休了没事做,感觉浑身不自在。"我苦笑着回答。
"那你来参加我们太极拳班吧,锻炼身体,还能交朋友。"
就这样,我加入了社区的太极拳班。每天清晨,和一群同龄人在小区空地上打太极,慢慢地,我的生活重新有了节奏。我们这群"拳友"经常一起喝茶聊天,讨论子女、养老和健康问题。
"国强啊,你有儿有女,比我们都强,将来有人照顾。"王老师经常这样羡慕我。
我只是笑笑,心想:孩子们各有各的生活,能不给他们添麻烦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02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们太极班的几个人计划去郊外的青山踏青,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山上的野花开得正艳,微风吹过,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我们沿着山路缓缓前行,拍照、说笑,心情格外舒畅。
"小心点,这段路不太好走。"王老师提醒道。
就在下山的时候,我一时不察,脚下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
只听"咔嚓"一声,我整个人向前倾倒,右腿传来一阵剧痛。我努力爬起来,却发现右腿完全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
"陈老师!你没事吧?"同伴们急忙围过来。
"腿,腿好像断了。"我冷汗直冒,疼痛让我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们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用随身带的毛巾简单固定了我的伤腿。等待救护车的那段时间,我躺在山路旁,望着蓝天,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涌上心头。我想起了妻子林芝,想起了她生病时的无助和痛苦。
救护车很快赶到,将我送往市中心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神色严肃地对我说:"陈先生,您的右腿胫骨骨折,膝关节也有轻微损伤。
考虑到您的年龄和骨质状况,我们建议手术治疗,后期还需要康复训练。"
"需要多少费用?"我问道,心里已经开始计算。
"手术加上住院和康复费用,大约三万元左右。"医生看着检查报告回答。
听到这个数字,我心里一沉。退休后的积蓄所剩无几,前些年为了给儿子付婚房首付,又经历了妻子生病的一系列开销,我手头能动用的现金只有一万多元。
想到这里,我犹豫着拿起手机,决定先给儿媳王丽打个电话。我们平时关系还行,她对我也算有礼貌,应该不至于拒绝这个请求。
电话很快接通了,王丽的声音从那头传来:"爸,怎么了?"
"小丽啊,"我吞吞吐吐地说,"我今天爬山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现在在中心医院。医生说需要手术,我想跟你们借五千块钱,下个月退休金发了就还给你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我能听到她轻轻的呼吸声。
"爸,您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责备,"可是我们现在也不容易,房贷车贷都压着呢,鹏鹏的补习班一个月就要两千多。
要不您问问蓓蓓?他们做生意,应该手头宽裕些。"
我心里一阵失落,但还是尽量保持平静:"好的,我理解。那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挂了电话,我望着医院惨白的天花板,心里五味杂陈。
犹豫了一会儿,我又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蓓蓓,爸有点事跟你说..."我开口道。电话那头能听到吹风机的声音和顾客的谈笑声。
"爸,怎么了?您声音怎么怪怪的?"女儿的语气立刻变得紧张。
我简单说明了情况,还没等我开口借钱,电话那头就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爸!您现在在哪家医院?我和张明马上过去!"
不到半小时,女儿和女婿就赶到了医院。女儿一进病房就红了眼眶,女婿则立刻去找医生了解情况。
"爸,您怎么自己去爬山啊?也不叫上我们。"女儿拉着我的手,声音哽咽。
"我以为就是普通的踏青,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我苦笑道。
女婿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各种单据:"陈爸,您别担心,费用的事我们已经处理好了。医生说明天早上安排手术,我们会一直陪着您的。"
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有些湿润:"这怎么好意思,你们的店..."
"店里的事不要紧,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女婿打断我,"您的身体最重要。"
03
手术很顺利,但医生说因为我年龄大了,恢复期会比较长,需要住院观察并进行康复训练。
接下来的日子里,女儿和女婿轮流请假照顾我。女儿每天带来新鲜的水果和她亲手做的饭菜,女婿则帮我按摩腿部,协助我做简单的康复运动。他们的细心照顾让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羡慕不已。
"你女儿女婿真孝顺啊,"隔壁床的老人感叹道,"现在这年头,有这样的儿女不容易。"
我点点头,心里升起一股感动和自豪。同时,我也不禁想起儿子一家。自从我住院后,他们只来看过我一次,还是手术那天。儿子带了几个苹果和一箱牛奶,坐了不到半小时就匆匆离开了,说公司有急事。
"爸,我们单位最近在搞年终考核,很忙的。有什么需要就给小丽打电话,她会安排的。"儿子临走时说。
我默默点头,心里有些失落,但也理解他们工作忙。
住院期间,我从女儿那里得知,他们的美发店最近生意并不太好。因为附近新开了一家连锁美发店,分流了不少客户,再加上店面租金上涨,他们的压力其实很大。
"爸,您别担心,我们能应付过来的。"女儿总是这样安慰我,不愿让我分心。
女婿更是不辞辛苦,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医院陪我,有时候甚至通宵守在病床边。
"张明,你回去休息吧,我没事的。"我心疼地劝他。
"陈爸,您就安心养病。家人不就是应该在这种时候互相照顾吗?"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我感动不已。
住院两周后,医生终于允许我出院了,但叮嘱我回家后还需要继续休养,不能剧烈运动,一个月内避免长时间站立。
女儿坚持要接我去他们家住,但考虑到他们家空间有限,而且要开店,我还是选择回自己家。
"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你们的店不能一直关着。有什么需要我会给你们打电话的。"我坚持道。
女儿只好妥协,但承诺每天都会来看我,确保我的饮食起居。
就这样,我回到了自己的家。
女儿每天早上来给我送早餐,把午餐和晚餐都做好放在冰箱里,我只需要微波炉热一下就能吃。
女婿则负责每晚过来帮我洗澡和按摩伤腿。
他们的细心让我既感动又有些愧疚,总觉得给他们添了太多麻烦。
04
出院后的第三周星期天,我正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晒太阳,外甥女小红来看我。她是我妹妹的女儿,刚从上海出差回来。
"舅舅,腿好些了吗?"小红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多亏了蓓蓓和张明的照顾。"我笑着回答。
"是啊,表姐一向细心。"小红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舅舅,上周我去上海出差,在迪士尼碰到表哥一家了,真巧!"
"什么?"我一愣,"你表哥他们去上海了?"
"是啊!他们说提前请假带着小宇去玩,还说五一人太多所以提前去。他们在迪士尼玩了两天呢,看起来挺开心的。"小红完全没注意到我的表情变化,继续说着。
我心里顿时涌起一阵酸楚。
拒绝借我五千块钱说手头紧,转眼就能全家去迪士尼玩?一家三口去上海迪士尼,机票、住宿、门票加上其他消费,怎么也得上万吧?
小红陪我聊了一会儿,留下五百块钱和一些营养品离开了。我拄着拐杖慢慢回到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晚上,我忍不住给儿子打了电话。
"爸,怎么了?"儿子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
"没什么,就是腿好多了,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有空过来坐坐?"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常。
"啊...这阵子单位在搞年度考核,特别忙。等月底忙完了一定去看您。"儿子的语气有些敷衍。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发呆。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金黄的光斑。妻子林芝生前特别喜欢这个时刻,总说这是一天中最美的光景。
突然,我的眼眶湿润了。不知是因为想念妻子,还是因为心里的失落。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财产分配问题。
05
五月底是我的生日。按照惯例,儿女都会回来给我庆祝。
今年我特意提前通知了他们,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爸,有什么特别安排吗?怎么这么郑重?"女儿好奇地问道。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我神秘地回答。
生日那天,女儿和女婿一大早就来帮我准备饭菜和布置房间。
他们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茶叶和一套保健用品作为生日礼物。儿子一家则在快到饭点时才姗姗来迟,带了个蛋糕和一瓶保健酒。
"爸,生日快乐!"儿媳王丽热情地给我夹菜,"您腿好些了吗?我们本来想早点来看您的,但真的太忙了。"
"是啊爸,公司这阵子有个大项目,我们加班加点的。"儿子在一旁补充道。
我笑笑不说话,等所有人都入座后,我慢慢开口:"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有一件事想告诉大家。"
餐桌上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爸,到底是什么事?"儿子问道,眼睛里透着一丝好奇。
我缓缓从身边拿出一个文件袋,从里面抽出几份文件,放在桌上。
儿子和儿媳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死死盯着那些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