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有时间陪你闹了”,这是中国最想对特朗普说的话。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时在中国面前突然软了膝盖——短短13天后,这位交易大师改口称要“大幅降低中国关税”,甚至暗示要是中国稍稍示好,去华盛顿洽谈一番,他们可降近100%。



那么,这场政策变脸秀究竟是特朗普的认怂,还是他下一场表演的开端?

一、特朗普的“关税魔术”

白宫先升后降的关税数字看得全球观众是目瞪口呆。

4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一项“天才计划”:对75个国家暂停加征新关税90天,税率降至10%,唯独中国被排除在外,输美商品关税从104%飙升至125%(后修正为145%)。



他宣称这是“分化阵营、孤立中国”的绝招,但市场反应却让他尴尬——美股暴跌、国债收益率飙升。

不到两周,这位“关税狂人”被疯狂打脸,于是突然改口称145%的税率“太高”,暗示谈判后可能“降到接近零”。 据中新网4月23日电 综合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2日表示,将“大幅降低”对中国的高额关税。



网友评论:如果不是突发恶疾,特朗普这种“先抬价再打折”的套路就是街边小市场促销的“全场清仓”。但是,特朗普的幕僚们却辩称这是灵活策略——一计不成我又生一计,撞墙不行我就绕着走。

对此,中国网友戏谑:我们真没时间陪他们闹了,哪怕特朗普的要求是“你来华盛顿哄哄我就好”。毕竟,特朗普还表示:“我们会表现得很友好。他们(中国)会很友好,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华尔街对此嗤之以鼻:纳指在关税暂停后暴涨12%,但90天后关税可能卷土重来。



这场“魔术秀”的本质,不过是特朗普用短期政策波动,掩盖美国供应链短缺和制造业空心化的长期困境。

二、“中国特惠”背后的算盘

一个商人给“中国特惠”,难道是突发善心?这绝不可能。

4月22日,特朗普罕见承认“145%太高”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同步话语:“贸易战不可持续”。



其实,这一转变是因为背后的数据触目惊心:美国国债需求暴跌,30年期收益率一度突破5%,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若中国继续抛售美债,美国财政体系可能崩盘——这比关税战更让特朗普胆寒。

可见,此处的“最惠国待遇”只是骗人的把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表示“这可能只是美方在贸易和金融市场新形势下的技术性调整,美国遏制中国的目标不会改变”。

而且他一针见血:如果美方希望通过对话解决贸易问题,就应该首先拿出诚意,比如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早就对此冷眼旁观:“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何况特朗普的“特惠”不过是承认了一个事实:美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特朗普折腾来折腾去,遭罪的是美国人民。

英国《金融时报》23日称,美中之间并没有进行外交谈判来结束关税战,也没有迹象表明两国即将找到解决方案。



“这些都是(美国政府)企图维持市场稳定的信息”,美国经济学家布利茨表示,“看起来美国先退缩了”。果真在4月24日,特朗普对记者释放了信号:希望中方访问华盛顿开展与美国的谈判。

三、特朗普越折腾中国越强

可惜的是,一切矛盾的答案不在于中国,而在于特朗普本身。如果他们有诚意,中国相关人员也用不着去华盛顿洽谈,如果他们没有,我方把美国各大城市游览一遍也没有用。



特朗普的关税游戏最终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矛盾:他试图用高关税逼产业链撤离中国,但90天的“暂停期”根本不足以重建美国内部的供应链。更讽刺的是,中国制造业升级速度远超预期,而越南、印度等替代国连基础配件都依赖中国进口。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即便关税高达145%,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仅下降8%,而经第三国转口的“曲线贸易”激增23%。



实际上,这场博弈的终局早已注定。IMF在4月23日下调全球增长预期时,唯独上调了中国经济预测。

“关税毁灭了小企业,却让中国更强大”,这是美国商会的预测。特朗普的“降税狂欢”不过是给全球上了一课:单边主义敲诈不了中国,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南非《商业新闻》的论断更加精辟:美国政府把关税视为谈判工具,不如说是敲诈勒索的工具。

参考资料:
外媒: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对中国的关税_澎湃财讯_澎湃新闻-The Paper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