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箱涵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裂缝、错台、漏浆等问题,质量合格,同意验收。”近日,在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兴广高速一期工程2标段涵洞验收现场,业主单位代表点赞了项目的箱涵质量。而这都要归功于新型涵洞台车的投用。


箱涵新型模板台车。黄清航摄

中交一公局四公司承建的兴广高速一期工程2标段,穿越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全长12.2公里,设大桥2座、特长隧道1座、涵洞通道24座以及服务区1处。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西对接贵州、云南的省际通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初期,项目箱涵施工依靠传统的支架法,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实验发现,该方法极易引发裂缝、漏浆等问题,并且高空作业多、支架搭建与拆除环节复杂,安全风险如影随形,始终收效甚微。为此,项目专门组织召开了涵洞安全质量例会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寻找解决痛点难题的“良方”。


涵洞。黄清航摄

“箱涵传统支架法耗时费力且伴随着漏浆等现象,如果像隧道二衬台车辅助施工一样,实现一次性浇筑成型就好了。”项目二工区主任刘淋率先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想法一经提出,就立即引起了项目团队的重视。“如果采用涵洞新型台车辅助施工,可以做到一次性浇筑成型。”通过搜索和查询有关资料,项目总工程师胡波说道。但涵洞新型台车能否适应卡斯特地貌区域作业,众人心里依旧没有谱。“全线一期工程的其他3个标段并没有应用先例,引进涵洞新型台车是否冒险。”此言一出,让原本就心里犯嘀咕的众人瞬间信心减半。

“我们就是要做全线的标杆,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仔细查阅有关资料后,项目负责人李唐军一锤定音。

项目团队旋即引进新型涵洞台车。“涵洞新型台车”主要由内模系统和外模系统组成,内模系统通过大块钢模板、丝杠及台车支架的搭配,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而外模系统整合大块钢模板与钢桁架,确保了结构的稳固性与模板的高强度,并固定由上拉杆与下拉杆协同作业,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和结构稳定,同时配备行走系统,凭借行走电机与钢轨,实现了台车的便捷移动。

“该设备是否具有可行性,能适应特殊复杂地貌作业,还需要接受现场的检验。”胡波说道。


箱涵新型台车使用效果。黄清航摄

在检测过程中,项目团队详细排查现场的用电布置以及安全技术交底情况,邀请了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全过程指导。而新型涵洞台车的“首秀”并未让人失望,无拉杆设计攻克裂缝、错台、漏浆等质量顽疾,同时缩短了工期和降低模板投入数量,提高了周转使用率,节约了成本。看着一连串的正向数据,众人终于吃了颗“定心丸”。

众人还未来得及缓口气,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在进行大块钢模拼接时,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引起毛边等问题,影响涵洞的质量和平整度。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总不能进行抛光打磨吧”项目技术员刘欢的一句玩笑话,却给了胡波启发。“如果钢模拼接时采用铣边工艺进行平整处理,能否解决毛边粗糙问题。”胡波的设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后续施工中,项目团队在进行钢板拼接时,采取“铣边”处理,并使用新型涵洞台车一次性浇筑成型,而涵洞质量均达到验收规范要求。(黄清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