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挥下关税大棒三周后,特朗普终于迎来了他在这一轮冲突中的首份“收获”——印度的“献礼”。
这周,莫迪政府正式宣布,将针对“中国制造”的部分钢铁制品采取额外征收12%关税的临时措施。
认真说起来,这件事其实不算是新闻。为什么呢?因为今年2月上旬,特朗普刚上台不久,正在跟马斯克大刀阔斧地在美国国内玩“百日维新”,还没来得及刀口向外的时候,印度的钢铁部长就吹过风,说他们正计划对这类商品征收15%-25%的临时关税。算下来,最后只落地了12%,这个加税力度,还比当时印度吹出来的风要轻一点。
但如果说印度此举和美国的关税战无关,那也是自欺欺人了。原因很简单,当时印度提出这件事,其实也是为了讨好特朗普。2月的时候,莫迪急着访问华盛顿。他深知特朗普在和别国对话的时候热衷于“极限施压”的作风,但又拿不出什么有效的筹码来对冲,最后想来想去,就把歪主意打到了“中国制造”头上,想要通过打“中国牌”给美国纳投名状,换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对印度高抬贵手,这点是绝对没错的。
如今,中美之间的关税角力正发展到紧要关头,万斯紧急带着自己的印度婆罗门老婆访问新德里。莫迪选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无疑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唱响一曲“忠诚的赞歌”,给特朗普来一出“献礼”。
在他看来,特朗普关税大棒挥下快一个月了,无论是墨西哥、加拿大,还是欧盟、日本都不买账,他肯定又气又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印度主动站出来、在美国面前一“跪”,打一打“中国牌”展示诚意,那么急着给自己的“百日述职”增光添彩的特朗普,肯定大喜过望,把印度当作一个“正面典型”,在谈判中给它更多好处。
应该说,印度会干出这种事并不奇怪。这个国家在发展思路上,一直有一种非常明确的投机主义倾向。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没有能力,也没那个耐心学习“真本领”,但是借着大国博弈来占便宜的小聪明是一套一套的。
但是,莫迪这次,明显是跪错了对象。他给印度选错了“朋友”,也选错了“对手”
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
特朗普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词总结——得寸进尺。印度这一“跪”,让他看到了莫迪急着修复对美经贸关系的弱点,那接下来,特朗普会就此罢休吗?
恐怕不会。恰恰相反,急着给自己的“百日述职”镀金的特朗普,更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是,下死手逮着印度这一个“软柿子”来捏。
根据英媒《金融时报》爆料,莫迪打“中国牌”之后,特朗普的“宠臣爱将”万斯马不停蹄地提出了19项新要求,要求印度在食品、汽车和技术领域全面对美国做出更大让步,而且还提出,印度应该无视本土小型零售商的抗议,对美国的零售巨头沃尔玛、亚马逊全面开放市场。莫迪既然跪下了,再想要再站起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政治投机主义救不了印度,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