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批阅40个照片文本,并且给出每一个具体得分点;还能帮助教师生成教学的教案,提供教学的灵感;更能和学生一起创作诗歌和古文……24日,当“李白”出现在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时候,引发了在场专家的热议——这款名叫“李白”、由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嵌入式深度学习实验室和交大附中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中学语文学习垂类AI大模型正式发布,将为基础教育古文教学带来技术性的变革。

这个大模型也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首次实现高校顶尖科研力量与一线教学智慧的深度融合。

现场,交大附中的五名高一学生随机做了一篇小古文翻译,然后由大模型拍完照之后进行批阅,短短十几秒后,五名学生的答案都有了不同的得分:4分、5分,为何能得满分,4分的学生又是在哪里失了分,清晰呈现,一目了然。


“这样一个大模型,可以大大提高老师批阅的效率,学生家长也可以直接在家里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批阅,然后‘李白’会给出正确答案,并且进一步提供学生更多类似的练习。”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嘉定分校副校长张林介绍说,此外,“李白”还能给教师教学提供灵感,AI加上人脑的共同合成,形成了一篇出色的教案。现场,张林请“李白”“写一份《项脊轩志》对高中学生文意理解有帮助的教案”,一会儿的工夫,一篇完整的教案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身为语文正高级教师的浦东新区育民中学校长吴岚看完这份教案后点评说:“老师们现在很容易在网络上寻找到教案,但作为垂类AI的大模型,‘李白’比通用类AI给出的建议更加贴近、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可以看到的是,在创建这个大模型时,交大附中的老师赋予了‘李白’非常多的‘料’。”

据了解,这一大模型由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张林语文基地团队和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陈涛教授团队共同打造。陈涛介绍说:“怎样用现有的 AI技术来赋能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古诗文的作业批改,开始项目之初,我们找到这样一个‘痛点’,是我们高校做AI的专业科研人员的兴奋点。张林校长跟我们说,高中语文批改作业时,老师们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对学生的古文试卷进行各种各样的批注,我们也想帮老师们去减轻工作量和负担。”他说,经过和交大附中老师们线上线下一轮轮的讨论和迭代,团队鉴定出学生作业里的语料和知识点,去让大模型学习。之后,再赋予大模型多模态的、图文并茂文字识别技术,从根本上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未来,我们还在考虑给‘李白’设计声音植入,让使用变得更加便捷,真正为课堂增效减负。”



交大附中校长王健说,“李白”古文翻译AI大模型,正在为中学语文的古文教学带来新的变革,“在可见的未来,每个学生都将拥有自己的‘古文学习基因图谱’,我们期待见证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将在AI的加持下,更好地学习古文。同时,当AI批量快速批阅古文,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当AI批量快速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选择和灵感,技术将赋予教师古文教学的全新范式。”

原标题:《“李白”还会批古文写教案,交大附中发布国内首款中学语文学习垂类AI大模型》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