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4日讯日前,在潍坊昌邑市下营镇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座谈会召开,这场座谈会的参加单位由原来司法局、行政执法部门和企业“三方会谈”,升格为市纪委监委、市政协、市工商联、司法局、行政执法部门“六方磋商”,这样的升格,也实现了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从原来的司法行政部门一家监督转变为行政、纪检、社会、行业“四位一体”多元监督模式,形成了监督合力,以监督促规范,推动了涉企“阳光执法”,有利于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我很荣幸担任昌邑市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并且我还是一名乡镇党政干部,还是市政协委员,这多重身份的叠加,能够让我更充分地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优势,在乡镇第一线,为企业谋福利,为经济发展添动力。”接过昌邑市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聘书后,市政协委员、下营镇党委副书记徐菁感叹地说道。徐菁是昌邑市政协推荐的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去年以来,昌邑市政协与昌邑市司法局深度协作,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了“‘协’法惠企”工作品牌,在该市各镇街区搭建了“协”法惠企联络站,作为政协涉企社情民意收集的重要端口,并且普法宣传、公证、人民调解等法治职能入驻,“家门口”为企业解难题。本次聘请昌邑市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昌邑市政协广泛发动,该市每个镇街区都推荐了1-2名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有力增强了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的覆盖面,“‘协’法惠企”工作品牌也形成“一站一员N项服务”的工作格局。据了解,昌邑市新一批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聘请20人,人员范围涵盖了“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行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多个社会阶层,真正实现了“开门监督”。

“涉企检查备案系统应用以来,昌邑38个执法主体报备涉企检查事项259件,做到应备尽备,实现了涉企‘非侵扰式’执法。”昌邑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刘玉文在座谈会上通报了涉企检查备案系统应用以来的工作情况。工作中,昌邑市确立了“非必要不扰企”原则,减少非必要检查频次,推广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推动印发《涉企行政检查报备和评价管理办法》,指导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年度检查计划,明确检查要素,对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实行全过程记录、监督,确保检查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昌邑市推动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贯通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线索移交、成果运用等形式,加强监督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从制度机制层面增强了行政执法监督的刚性、力度和深度,为涉企行政执法加上了“紧箍咒”,也提升了企业经营者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心。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不仅要规范行政执法,还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化的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内外双向奔赴的良好效果。本次座谈会,昌邑市工商联参加,与应急、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深入交流,执法标准与行业标准有效碰撞,既有利于涉企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又有利于行业依法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昌邑市充分发挥工商联统筹协调作用,激发行业依法治理内生动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精神成为工商行业的鲜明底色。不仅仅是在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方面,昌邑市还着眼行业纠纷化解,推动行业化专业化调解组织建设,在各行业协会、联合会、合作社设立调解室,行业专家、经济界别政协委员、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自治与法治有效融合,引导行业纠纷妥善化解,助力打造和谐稳定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昌邑市已经建立11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每年调解行业矛盾纠纷3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这次座谈会让我们企业心里暖暖的,像是一家人关起门来拉家常,应急、环保等部门从执法角度帮助我们完善企业日常管理短板,纪检、政协、工商联和司法局就像是我们‘娘家人’,企业遇到问题诉求有门、解决有路,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企业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好了!”座谈会结束后,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张正强点赞说道。这次座谈会也标志着昌邑市纪检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四位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初步建立,在下步工作中,昌邑市将进一步完善此项机制,通过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现场观摩、监督检查、案卷评查、规范性文件制定论证等活动,让多方力量全面参与行政执法监督之中,让法治阳光给企业送去更多温暖。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刘九省 潍坊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