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潘晓侃 叶丰收 记者 李澈)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婺州南孔插画书签、人物玩偶上市后,受到市民及游客喜欢,成为宣传当地家风文化的“流量密码”,嘉兴南湖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大四学生徐嘉玲很是自豪,“大学四年,除了理论知识学习,老师还带我们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去年暑期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对我的实操能力表示肯定,初步表达了录用意向,这与我参与到学校这些项目有关系。”

4月19日,由嘉兴南湖学院主办的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暨“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在平湖举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出席活动,活动汇聚政、学、企各界专家学者,会上就嘉兴南湖学院进行的新文科改革探索、对以平湖家风传承为主题的“平湖风颂”文旅融合项目进行了主题研讨和项目论证,同时发布了全国首个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

在研讨中,嘉兴南湖学院以家风为切入点,突破传统课堂概念,将古文献整理、民间口述史采写、戏剧创作、视频创作、文创产品设计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载体、课程开发为重点,跨产业跨学科跨专业,整合资源推进新文科改革的做法,被与会专家评价为“新文科改革的南湖样本”。

嘉兴南湖学院作为一所转设不久的本科高校为何得到如此评价?这跟该校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坚持以家风研究撬动新文科改革紧密联系。学校实现了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文科人才,学生的融媒体运营、项目策划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文化赋能。这两年,该校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参与的主题项目越来越多。徐嘉玲提到的婺州南孔家风馆、婺州南孔儒学馆,就是该校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前身——2022年11月设立的家风研究院牵头,结合地方政府需求,策划设计的两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题展馆。

婺州南孔家风馆、婺州南孔儒学馆所在浙江金华磐安县盘峰乡的党委书记董君介绍,“家风”成了他们的文旅IP,目前两馆参观情况良好,2024年入馆游客超过10万人次,地方文化被上升到理论高度,乡村文明得到提升,两馆成了很多游子回乡打卡之地。嘉兴南湖学院组建以“教授+博士+学生”为主体,跨学校、跨学科专业研究团队参与两馆建设,通过溯源、模型、故事三个板块,具象化述说婺州南孔家风传承,呈现效果好。

家风被打造成文旅IP,对此,嘉兴南湖学院校长贾文胜说:“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广袤的田间地头满是现成的教育素材和资源。几年下来,我们证明了文科同样可以把科研和教学做到田间地头,从另一个维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新文科改革实践也找到了突破口。”

在此次研讨会上还发布了全球首个中华家风大语言模型,这一研究成果是该校联手南京农业大学,依托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成功研发的,用户在大模型中输入“忠”“孝”等关键词后,模型就会迅速调取各类历史故事、典籍文献等资料。而以家风为主题的文旅融合项目——“平湖风颂”也即将正式发布,项目运营方京东方艺云集团董事长姚项军也阐述了该项目科技赋能的新思路,今后该项目将以平湖千年家风沉淀为内核,依托数字技术、互动体验、特色文创等,构建文旅互动场景。

作者:潘晓侃 叶丰收 李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