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在安徽招多少人?”

“青岛科技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班’对选科有什么要求?”

4月23日下午,六安一中东校区立言楼前广场人声鼎沸。18所省内外高校招生组在此搭台设展,高三学子手持纸笔,在展位间来回穿梭,热切地向招生老师询问着心中的疑问,一场知识与梦想的碰撞热烈展开。这场 “大中衔接行” 巡展活动,让学生们对心仪的大学有了更为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深度合作,搭建人才共育桥梁

本次“大中衔接行” 巡展活动紧扣 “贯通培养” 这一核心主题。六安一中党委委员、六安一中东校区党总支书记李登中向高校代表系统介绍了学校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育人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学教育的强劲发展动力。校长程永红代表学校与郑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依据该协议,双方将在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以及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稳固且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共同为培育和输送优质生源贡献力量。这一举措,标志着 “大学资源下沉、中学人才直通” 的培养闭环正式形成。


在高校与校方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 18 所高校代表围绕 2025 年高考综合改革,对招生政策、多元录取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入解读。老师们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校方和教师们分享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选拔需求,为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思路。


专业对话,点燃学子未来憧憬

咨询会现场化作 “专业认知实验室”,各高校通过沉浸式展示激发学生的职业志趣。


高三学子汪亚男一心想学财会专业,她早早来到深圳大学展台前,向招生老师详细询问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问题。


首次在皖招生的上海科技大学展位前人头攒动,招生组顾京辉老师用 “教授1对1科研指导”“国际联合培养项目” 等特色,点燃学子创新热情。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专业备受关注。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 “无人系统创新实验室” 吸引众多科技迷;青岛科技大学 “碳中和技术创新班” 将课程与 “双碳” 目标结合,20 余名学生现场咨询;郑州大学肿瘤治疗方向专业的 “临床 + 科研” 培养模式,让李欣运同学找到了奋斗目标。


理念升级,锚定生涯规划坐标

活动期间,高校招生老师深入解读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了校园风貌、特色专业学科及最新招生政策,并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前景、录取分数线、专业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通过这些交流,学生们对目标院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奋斗方向,增强了冲刺高考的信心,也为高考冲刺注入了强大动力。


活动尾声,教学楼下的广场上,关于 “理想与担当” 的讨论热烈展开。有学生立志投身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希望以科技力量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有同学向往师范专业,渴望成为教书育人的园丁;还有同学对法律专业充满兴趣,期待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


副校长李永生感慨道:“今天的交流,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大学并非教育的终点,而是凭借专业素养投身国家建设的全新起点。” 这场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学的求知热情与高校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锚定方向。

当高校资源持续向中学延伸,教育的温度与力量,正孕育着更富生命力的人才培养新生态。这不仅是一次高校与中学的双向奔赴,更是落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的生动实践 —— 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关键节点,都能遇见与时代同频的理想坐标。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皮正莉 程继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