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局势一点都不太平。
那一边,特朗普还在上蹿下跳地叫嚷着要打关税战;这一边,英国又开始出动了自己的航母,并纠集12个国家,甚至声称要穿越台湾海峡。
面对英国的挑衅,中国也已经先发制人......
英航母“重返印太”
4月22日,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率领一支庞大的打击群,从朴次茅斯军港启航,正式踏上前往“印太地区”的长期部署任务。
这支舰队此行计划持续八个月,沿途将与多个亚太国家举行联合演习,还会停靠多个港口。
这次部署被英国政府命名为“高桅杆25”,据了解,共有12个国家参与此次行动,英国方面则投入了大约4000名海陆空军人,足见其重视程度之高。
对于如今国力不再鼎盛的英国而言,“威尔士亲王”号几乎是皇家海军最能拿得出手的战略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启程当天,打击群指挥官詹姆斯·布莱克莫尔准将站在航母飞行甲板上接受了媒体采访。
他明确表示,这次部署是“英国本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母远航”,同时扬言说:航母打击群不会排除穿越台湾海峡的选项。
换句话说,英方试图借这场部署向中方释放一个“挑衅信号”。
而这种“信号”,显然不是英国一国的突发奇想,而是呼应了美国的战略部署。
布莱克莫尔在采访中还特别提到,这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希望英国在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直接回应。
那么,英国真能得逞吗?
显然不能!
而且,就在英国媒体炒作此次英国航母或将“穿越台海”之时,中方已经开始了先发制人......
中国的反应
事实上,“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这次东进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英国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蓄谋的。
早在2024年8月下旬,英国国防大臣就高调宣布,2025年将向“印太地区”部署这艘航母,作为其“重返全球战略核心”的一环。
而此次“高桅杆25”行动,正是这一部署计划的具体落实。
面对英国这一早有预谋的动作,中方并非毫无准备。
早在英方首次对外释放部署意图时,中国国防部就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域外国家远渡重洋,在亚太炫耀武力、挑动事端。
中国的立场非常清晰:亚太地区的安全应由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不欢迎外来势力插手搅局,更不会容忍军事挑衅。
而就在“威尔士亲王”号刚刚驶离英国港口之际,中方的实际行动就已迅速展开。
4月22日,也就是英舰起航的同一天,解放军出动了11架军机、6艘军舰以及4艘公务船,在台湾岛周边海空域展开联合巡航。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例行演练,而是一场具备高度实战背景的战备拉动。
这种“先人一步”的姿态,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不管是谁,只要试图在台海制造事端,中国都不会坐视不管。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项此前从未曝光的“秘密装备”也悄然登场。
据报道,中国航空工业成飞成功研制的新一代舰载六代机着舰系统,已在实测中实现了惊人的技术突破。
即便在六米浪高的恶劣海况下,该系统依然能控制战机以2厘米级的精度安全着舰。
这一系统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已经在关键军用技术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也构筑起更为坚实的“区域拒止”能力,足以遏制任何外来舰队的冒险行动。
其实,英国完全没有必要迎合美国的战略,在亚太地区惹是生非。
在这轮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中,英国同样成为了受害者之一,不但没有因为“特殊关系”而幸免,反而被打进了加税清单之中。
这种“被盟友出卖”的现实,足以说明盲从美方的战略并不会为英国带来实质利益,反而只会不断透支自身外交空间与资源成本。
更何况,英国自身的军事实力也远不如昔日。
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从服役伊始就问题频发。
2023年时,英国媒体甚至曝出,为了维持“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运行状态,海军不得不从“威尔士亲王”号上拆卸关键设备进行所谓的“器官移植”。
这样的境况下,英国是否真有资本在亚太展示强硬,恐怕连它自己也说不准。
更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英关系本有回暖契机。
我外长王毅不久前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通话时,曾明确表达中英关系需要“倍加珍惜”。
他指出,在单边主义横行、规则体系遭破坏的当下,中英应共同肩负起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守护多边贸易机制的责任。
这既是呼吁,也是提醒。
如果英国一意孤行,继续将自己绑上美国的战车,妄图在亚太“刷存在感”,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
英航母“重返印太”还能唬住谁?——环球时报
纠集多国舰艇,“威尔士亲王”号将启航部署“印太”地区——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