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陈明,我下午有事要出去,你能再多待一会儿吗?”苏雅婷站在厨房门口,手指轻轻敲击着门框。她穿着简单的家居服,却依然透着优雅的气质。

“没问题,苏女士。”我点点头,手上继续切着菜,刀与砧板的清脆声响在空荡的厨房里回响,“您放心去办事,我会照顾好一切的。”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即将结束的这五年。

这个厨房,这个家,这段时光,就要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去式了。

我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当初初次踏入这个家门的场景,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五年后的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

01

我叫陈明,今年32岁,大学毕业多年后的求职挫折让我不得不放下自尊,接受了一份从未想过的工作——居家男保姆。

那天我站在苏家门前,忐忑不安地按响了门铃,不知道即将开始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模样。

海风吹拂着这座沿海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也吹散了我脑中最后一丝犹豫。

简历上的建筑设计专业学历此刻毫无用武之地,只有生活所迫四个字在心里不断回响。

招聘广告上那个丰厚的数字是我无法拒绝的诱惑,虽然男保姆这个身份让我几度想要转身离开。

“您好,我是来应聘家政人员的陈明。”门开了,一位优雅端庄的女性站在门口,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和警惕。



“我是苏雅婷。请进来吧,我们谈谈。”她侧身让我进入,屋内装修简约却不失品位,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审美和地位。

面试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苏雅婷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自从丈夫五年前意外去世后,她一个人撑起了建筑设计公司和家庭的重担,现在急需一位可靠的人来料理家务、照顾叛逆期的女儿小雨。

“说实话,我本来想找女保姆,但几次都不太合适。”她审视着我,“你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应该很细心,而且能帮助小雨的学习。不过,作为男性在这个家工作,你需要格外注意分寸。”

我点头应允,心中却有一丝不安——这份工作到底能做多久?我真的能胜任吗?苏雅婷似乎看穿了我的顾虑,她的表情柔和了一些。

“先试用一个月,如果合适,我们再签长期合同。薪资按我们谈的来,会比市场高一些,但我的要求也会相应严格。”

就这样,我成为了苏家的居家男保姆。第一天工作时,我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做——洗衣机的程序不会调,料理台上的各种调料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更不用说应对14岁叛逆少女的白眼和嘲讽了。

“你连这个都不会?”小雨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我手忙脚乱地处理一条鱼,眼中满是不屑,“你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啊?”

“给我点时间适应,我学得很快的。”我强作镇定,却在转身的瞬间被鱼刺扎了手指,忍不住低呼一声。

小雨翻了个白眼,却出人意料地走进厨房,拿起一条抹布,递给我。

“我妈真是疯了,找了个什么都不会的大男人来当保姆。”她嘟囔着,却在我道谢时红了脸,飞快地跑出了厨房。

第一周充满了尴尬和挫折。我打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花瓶,洗衣服时不小心把白色和彩色衣物混在一起导致全部染色,还因为不熟悉路线迟到去接小雨放学。

苏雅婷每天回家都会发现新的“惊喜”,但她出人意料地保持了耐心。

“建筑设计学得不错,家务活却一窍不通?”一天晚上,她靠在沙发上,疲惫地看着我收拾客厅,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

“大学四年只学会了熬夜画图和泡方便面。”我诚实回答,不意外地听到她轻笑一声。

“明天周末,我可以教你一些基本家务。”她突然说,“小雨要去同学家玩,我们有一整天时间。”

就这样,在苏雅婷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各种家务技能。她的教导严格但不失耐心,像个资深的老师循循善诱。

我发现她不仅是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还是个出色的家庭管理者。

每当我做错事,她不会大声指责,而是用那双透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轻声指出问题所在。

“做家务和做设计有相通之处,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她曾这样告诉我,“只要你用心去做,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渐渐地,我和小雨的关系也有了转机。起初,这个14岁的小女孩对我充满敌意,处处与我作对。



她会故意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或者对我精心准备的晚餐视而不见。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们的关系。

那是一个雨天,我去学校接她,发现她独自站在校门口,浑身湿透,眼睛红肿。

看到我时,她转过身想走,但我已经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我撑着伞走到她身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温和而不是追问。

她沉默了许久,突然哭了起来。“他们说我没有爸爸,说我妈妈找了个男保姆是因为......”她的声音哽咽,无法继续说下去。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不由分说,我脱下外套披在她肩上,然后带她去了附近的一家甜品店。

在温暖的灯光下,我耐心听她倾诉学校里的欺凌和她的孤独。

“你知道吗,我第一次找工作面试失败后,在公交车站哭了整整一个小时。”我给她讲述了自己的挫折和坚持,“每个人都会经历困难,但这些都会过去。你有一个爱你的妈妈,还有......”我犹豫了一下,“还有我,虽然我只是个笨手笨脚的保姆。”

她破涕为笑,第一次真诚地看着我:“你其实没那么笨,至少煎蛋已经不会糊了。”

02

从那天起,小雨对我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她开始主动和我交流,有时甚至会帮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也发现自己越来越关心这个敏感又坚强的小姑娘,会在她学习遇到困难时耐心辅导,在她心情低落时送上一杯热可可。

“陈明,你比我爸对我好多了。”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这样说道,然后飞快地跑上楼,留下我站在原地,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我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苏家的工作也不再那么艰难。苏雅婷工作繁忙,常常早出晚归,但她总会抽时间关心家里的情况。

我们建立了一种奇特的默契:早上我会为她准备咖啡和简单的早餐,她临走前会告诉我当天的安排;晚上她回来,我们会在餐桌上交流一天的见闻,讨论小雨的学习和生活。

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试用期早已结束,我顺利签下了长期合同。

生活似乎找到了一种节奏,虽然不是我曾经规划的那种,却意外地让人感到舒适和满足。

周围的人对我这份工作有各种猜测和议论。邻居林阿姨经常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我和苏雅婷,仿佛在找寻什么蛛丝马迹。

她会“恰好”在我们一起出门时出现,热情地打招呼,然后旁敲侧击地询问各种问题。

“陈小伙子,在苏家工作还习惯吗?苏雅婷对你好不好啊?”她笑眯眯地问道,眼睛却紧盯着我们之间的距离。

“林阿姨,陈明是我请的家政人员,请不要有其他想法。”苏雅婷总是冷静地回应,既不回避也不解释太多。

面对外界的猜疑,我们都选择了沉默和坚持。苏雅婷始终保持着雇主的态度,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我则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和职责。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来到苏家已经两年了。这段时间,我逐渐在这个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小雨已经16岁,从当初那个叛逆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少女。她学习成绩优异,还加入了学校的建筑模型社团,经常和我讨论设计理念。

“陈明,你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她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我会认真地给她提意见,有时还会画几笔示范。这些时刻,总会让我想起自己尘封的梦想。

大学时,我曾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如愿。

一天晚上,苏雅婷下班回来,看到我和小雨正在客厅讨论一个建筑模型。她站在门口,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坐在我们身边。

“我不知道你对建筑设计还有这么深的理解。”她看着我修改的图纸,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毕竟是我的专业。”我笑了笑,“虽然现在用不上了。”

“为什么不继续学习?”她突然问道,“我看你很有天赋。”



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继续学习?我已经32岁了,再重新开始似乎为时已晚。但苏雅婷的话却像一颗种子,悄悄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向苏雅婷请教有关室内设计的问题。她不仅详细回答,还从书房拿出几本专业书籍和杂志给我。

“你可以先从这些入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她说这话时,脸上带着我从未见过的柔和笑容。

就这样,我开始了业余时间的自学。每天完成家务后,我会花几个小时阅读、练习,有时甚至熬夜完成一个设计方案。

苏雅婷看到我的努力,开始有意无意地指导我,有时还会带回公司的一些资料给我参考。

“你的色彩搭配很有感觉,但空间规划还需要更多考虑。”她会这样评价我的作品,既严格又鼓励。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设计水平进步迅速。

这种关系的变化悄然影响着我们之间的互动。以前,我们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她是雇主,我是雇员。

但现在,当我们讨论设计时,我们更像是同行,是平等的交流者。有几次,我们讨论得太投入,甚至忘记了时间,直到小雨提醒我们该吃饭了。

“你们两个真像一对老夫老妻。”小雨有一次这样调侃道,立刻引起了我和苏雅婷的尴尬。我假装去厨房拿东西,苏雅婷则板起脸教育女儿不要胡说八道。

但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关注苏雅婷的一举一动——她喝咖啡时微皱的眉头,工作到深夜时疲惫的背影,偶尔放松时的开怀大笑。

这种关注已经超出了一个雇员应有的范围,但我告诉自己,这只是因为我们朝夕相处,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

03

第三年开始时,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苏雅婷的鼓励下,我报名了一个线上室内设计课程,正式开始了专业学习。

与此同时,苏雅婷的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她变得更加忙碌,有时甚至需要出差几天。

在她不在的日子里,我和小雨相依为命,一起料理家务,一起学习,一起等待她回来。小雨已经17岁,亭亭玉立,性格也越来越像她的母亲——独立、坚强又不失温柔。

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平衡。白天,我会完成家务,照顾小雨的饮食起居,同时抽空学习设计;晚上,苏雅婷回来后,我们三人会围坐在餐桌旁,分享各自的一天。这种生活虽然平凡,却温暖而充实。

一天深夜,我正在书房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走出去一看,发现苏雅婷正在厨房里忙碌。

“你怎么还没睡?”她看到我,有些惊讶地问道。

“在看设计的书。”我走进厨房,“您这么晚还在做什么?”

“明天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有些紧张,睡不着。”她苦笑着说,“想煮点热牛奶,可能会帮助睡眠。”

“我来吧。”我接过她手中的锅,“您去休息一会儿,我煮好了给您送去。”

她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坐在了餐桌旁。我熟练地操作着厨房用具,不一会儿就煮好了一杯香甜的热牛奶,还加了一点点蜂蜜。

“给,趁热喝。”我把杯子递给她,“加了一点蜂蜜,会有助于睡眠。”

她接过杯子,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满足。“谢谢你,陈明。这五年来,你为这个家做了很多。”



“这是我的工作。”我微笑着回应。

“不,不仅仅是工作。”她摇摇头,“你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保姆的职责。你不仅照顾了家务,还照顾了我们的情感。小雨很喜欢你,我也......”她突然停住了,似乎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

“您也什么?”我轻声问道,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没什么。”她喝完最后一口牛奶,起身准备离开,“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她刚才想说什么?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吗?还是我自作多情?这种微妙的氛围,让我既期待又忐忑。

第二天,苏雅婷一早就出门参加会议了。我照常完成家务,送小雨上学,然后开始自己的设计学习。中午时分,我接到了小雨的电话。

“陈明,我今天下午有社团活动,会晚点回家。”她在电话里说,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对了,你能帮我看看我设计的模型吗?我把草图放在我房间桌子上了。”

“没问题,我会看的。”我答应道。

挂断电话后,我去了小雨的房间。她的房间整洁有序,墙上贴满了设计图纸和海报。我在桌子上找到了她提到的草图,开始认真研究。这是一个公园凉亭的设计,构思新颖,但在结构上还有些不足。

就在我专注于草图时,一个小本子从桌子角落滑落到地上,啪的一声打开了。我弯腰捡起,无意中看到了上面的内容——那是小雨的日记。

“今天又看到妈妈和陈明一起讨论设计,他们看起来那么般配。我真希望他们能在一起,这样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我赶紧合上日记本,放回原处,心跳如鼓。小雨的想法让我既感动又困扰。她居然希望我和她妈妈在一起?这个想法太荒谬了,我只是一个家政人员,而苏雅婷是我的雇主,我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

但另一个声音在我心底悄悄响起:真的只是这样吗?那些深夜的谈话,那些默契的眼神,那些不经意的触碰,真的只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正常互动吗?

我强迫自己不再想这些,集中精力修改小雨的设计。晚上,当小雨回家看到修改后的草图时,兴奋地抱住了我。

“陈明,你太棒了!这个设计现在完美多了!”她开心地说。

“不客气,你的构思本来就很好,只是需要一些技术上的调整。”我摸摸她的头,突然注意到苏雅婷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我们。

04

她的眼神复杂,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但眼底却有一抹我读不懂的情绪。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又迅速分开。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奇特的电流在我们之间流淌。

“妈妈,你看陈明帮我改的设计!”小雨拉着苏雅婷过来,兴奋地展示草图。

苏雅婷专注地看了一会儿,点点头:“确实比原来好多了。陈明很有天赋,不是吗?”

“是啊,我早就说他应该去做设计师,而不是保姆。”小雨说着,又补充道,“不过,如果他去做设计师了,我们家就少了一个这么好的保姆了。”

她的话让气氛突然变得有些沉重。是啊,如果我真的转行成功,那就意味着我要离开这个家。这个想法让我感到一阵不舍,甚至是恐惧。

我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习惯了照顾小雨,习惯了每天看到苏雅婷疲惫却温柔的笑容。

“如果陈明真的想去做设计师,我们应该支持他。”苏雅婷轻声说,看向我的眼神中带着鼓励,“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

她的话让我心中温暖,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她真的希望我离开吗?还是只是出于礼貌的鼓励?我不知道答案,也不敢去探究。

“周末有个设计师交流会,你有兴趣去吗?”苏雅婷突然问我,“可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当然,但是家里的工作...”我有些犹豫。

“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小雨立刻说道,“你们去吧,不用担心我。”

“你们”这个词让我和苏雅婷都愣了一下。她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需要去参加这个交流会,可以顺便带你去见识一下。”

就这样,周末的交流会成了我和苏雅婷之间一次特别的相处。

那天,她穿着一身简约大方的职业装,像往常一样优雅端庄,但在我眼中却有了不同的意义。我们不再是雇主和雇员,而是以类似同事的身份一起参加专业活动。

交流会上,苏雅婷向我介绍了许多行业内的朋友和同行。让我惊讶的是,她竟然向他们介绍我是她的“朋友和助手”,而不是保姆。

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感到既尴尬又欣喜。

“你的设计理念很新颖,如果有兴趣,可以来我们公司实习。”一位资深设计师对我说,递给我一张名片。

我惊讶地看向苏雅婷,她微笑着点点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那一天,我收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几个实习的机会,这让我看到了重返设计行业的希望。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苏雅婷:“为什么要帮我?”



“因为你值得更好的机会。”她简单回答,目光直视前方,“这五年来,你为我们家付出了很多,现在是时候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如果我真的去实习,就不能全职照顾家里了。”我犹豫地说。

“我们可以想办法,比如找个钟点工,或者我调整一下工作时间。”她思考着说,“重要的是,你不应该因为我们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她的话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丝失落。她如此坚定地支持我离开,是否意味着她并不在意我的存在?还是说,她真的只是把我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小雨突然找到我,神情有些紧张。

“陈明,我有事想和你谈谈。”她说道,邀请我去阳台说话。

在阳台上,她欲言又止,最后鼓起勇气说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