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羊网援引美媒16日消息,美国国务院计划关闭驻外使领馆并削减预算,国际格局的微妙变化初现端倪。这一紧急削减开支的举措,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棋盘上投下了一颗引发波澜的石子。



白宫(资料图)

美国国务院此举背后,是其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映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达惊人的37.3万亿美元,2025财年上半年,预算赤字就超过1.3万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减少驻外使领馆开支等方式缓解财政压力。驻外使领馆作为美国外交的前沿阵地,其关闭与预算削减,无疑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外交影响力。一些依赖美国外交支持与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也将面临外交关系互动减少、合作项目推进受阻等情况,国际事务协调与沟通的渠道也会相应变窄。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央视新闻报道显示,特朗普曾提出研究豁免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的可能性,这一态度转变与此前对汽车关税提高25%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此前发起的关税战,本想迫使各国主动与美国谈判,占据贸易谈判优势地位。然而,关税战引发的连锁反应冲击了美国自身经济。



特朗普(资料图)

以美国农民为例,据英国《卫报》网站15日报道,美国农民面临财务破产危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切断了他们与核心市场的联系,墨西哥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以及中国作为美国高粱和棉花主要买家,因关税问题,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美国农业县在大选中多支持特朗普,可如今其农业大本营焦虑与日俱增。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是其试图在复杂经济政治局面中找台阶下的表现。他既不想因关税战持续升级让美国经济承受更大代价,又不愿轻易放低姿态,以免在政治上被指责软弱,这种矛盾心理让其政策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

在美削减开支、特朗普关税政策摇摆不定的微妙时刻,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发声。14日,李显龙在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演讲时指出,美国对中国持续征收高关税,对其他国家停止关税,本质是将中国视为严峻挑战,决心阻止中国超越。美国以关税作为遏制中国的手段,此举意图明显。他还强调,美国对其他国家停止关税只是“缓刑”,新关税的潜在后果终将波及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国家,提醒各国不应隔岸观火,中美关税战扩大是全球性问题。在演讲结尾,李显龙更是直言,全球不应过度依赖美国,即便美国退出,其他国家和地区仍有机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美国退出,游戏还是可以继续”。这一观点在各国对美国态度暧昧不明的当下,显得尤为清醒与独立。



李显龙(资料图)

新加坡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有其独特地位。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此前就美方行为点评称其“不是能对朋友做出的事”,同时建议中美争端应在世贸组织解决,虽世贸组织陷入瘫痪且需改革,但新加坡决定不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这显示出新加坡在处理与美国关系以及应对国际经济冲突时的谨慎与理性。李显龙此番表态,一方面基于新加坡对自身经济发展的考量,作为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新加坡深知多边贸易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加坡对美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角色变化的深刻洞察。美国一系列政策变动,已使全球对其经济领导力产生疑虑,而新加坡不愿盲目跟随美国政策,而是倡导各国自主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从更宏观视角看,美国削减开支、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以及李显龙的发声,反映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动态调整阶段。美国在财政压力下的外交收缩与经济政策摇摆,削弱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与公信力。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以及自身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定位。李显龙的观点代表了部分国家对美国政策的反思以及对构建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期望。未来,国际社会或将更加注重多边合作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减少对单一国家经济政策的过度依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新的格局中寻求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