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期,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的热播,将“黄昏恋”话题再次推向公众视野。在主人公70岁教授沈卓然的相亲过程中,观众看到了老年人在追求感情时的矛盾、顾虑与勇气。情感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终止,老年群体晚年的孤独感,以及对陪伴的渴望,都是值得被正视的社会问题。

晚年重启情感生活,是积极老龄观的一种体现。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生活重心转移,精神世界变得空虚。恋爱和再婚,不仅能让他们过得更加充实,还能激发对未来的期待。剧中沈卓然在情感中的犹疑、欢喜与失落,真实反映了老年人在亲密关系中仍具有满腔热情。这种表达并非“晚节不保”,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然而,很多老年人再婚并非简单的情感重建,而是一次心理与现实的双重博弈。剧中,沈卓然屡次面对选择,看似自由,实则限制重重。这正是现实中老年人追求幸福的一个缩影。

家人的态度往往决定着老年人能否顺利再婚。子女的理解与支持,是老年人重新开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很多老年人明明有再婚意愿,却因子女强烈反对而选择放弃。子女担心财产分割、继承纠纷,这在无形中束缚着老年人的选择。

老年婚恋市场存在大量灰色地带,有不法分子打着“黄昏恋”的幌子实施诈骗,信息渠道有限、防范意识薄弱的老年人容易落入“婚姻陷阱”,被骗取房产、存款。这提醒子女,在尊重老年人情感自由的同时,要帮助他们识别风险,避免遭受情感与财产双重打击。

不少老年人丧偶后,内心仍被对亡妻或亡夫的回忆牵绊,再次面对感情时,变得过于谨小慎微,甚至错失良缘。剧中,与沈卓然相谈甚欢的老教授聂娟娟,最终因病选择悄然离开,这道出了现实中老年人对拖累他人的深深恐惧。一段关系若从开始就建立在“照顾”与“负担”的预设上,感情便失去了应有的温度。因此,老年人再婚时,不妨坦然告知对方自己的担忧所在,变有口难言为敞开心扉,结局或许截然不同。

老年人相亲,不仅仅是“找个伴”这么简单,更是对生活方式的重新选择。剧中的几段关系展现了不同的伴侣类型,有的注重精神共鸣,有的注重趣味相投。老年人谈恋爱远不只为了“搭伙过日子”,他们同样希望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

对于老年人而言,爱情既是慰藉,又是责任;有期待,也有隐忧。他们有能力去爱,也有资格被爱,更应被善意地看待与祝福。在养老服务、法律援助、婚姻登记等环节,有关部门也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让他们在情感表达和关系选择上,拥有与年轻人同等的自由与安全感。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尤颖康(媒体人)

策划:郑颖璠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