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总集是元诗研究的文献渊薮,数以千计的元代诗人诗作有赖于元诗总集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历代元诗总集研究”(19BZW081)以全面的文献调查为基础,初步摸清历代元诗总集的家底,指出元诗总集研究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原文 :《元诗总集:一座未被充分挖掘的富矿》

作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罗鹭

图片 |网络


元诗总集的数量与类型


总集是汇编两位及以上作家作品而成的诗文集。元诗总集,顾名思义,是收录有“元诗”的总集,其数量少则几首,多则几万首。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元诗总集是杨镰主编《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收录元代近五千位诗人的约十三万两千首诗”。《全元诗》征引的元诗总集多达150余种,但历代元诗总集的存世数量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根据目前的调查与统计,存世元诗总集不少于370种,其中编纂于元代的42种,编纂于明代的123种,编纂于清代的12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编的73种,域外编纂的4种。

在调查与搜集元诗总集的过程中,珍稀文献的新发现往往让研究者激动不已。例如,金元之际的诗人段克己、段成己的《二妙集》,一刻于元泰定年间,二刻于明成化年间,三刻于明嘉靖年间,四刻于清康熙年间。学术界公认康熙刻本久已亡佚,唯有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贾汝愚抄本是据康熙三十五年(1696)段宗羲刻本传抄。课题组负责人于2021年5月偶然在旧书网站发现并购得康熙刻本残本半部(存卷五至八),证实了该本的存在。又如,清末学者易谦所选《秋桂堂元诗七绝抄》一卷、《秋桂堂明诗七绝抄》一卷、《秋桂堂国朝诗七绝抄》一卷,从未见任何书目著录,我们也有幸获得了罕见的清抄本。又如,日本江户、明治时代的学者独立编纂并出版了几种元诗总集,包括《元百家绝句》《金元明诗类选》《金元明清名家诗选》等,我们也在日本东京的古旧书店购得原书。


有关古代诗歌总集类型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参考学术界已有的分类方法,结合元诗总集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朝代类、地域类、家族类、友朋类、专题类,共计五大类。分类的基本逻辑是,每一位诗人和总集编者都无法脱离其所处的时代、地域、家族和社会,由此先划分为四大类,其他不属于这些类别的一律归入专题类。再进一步细分,朝代类包括断代和通代两类;地域类可分为郡邑类、山水类、名胜古迹类三类;友朋类可分为倡和类、集咏类、交游类三类;专题类可细分为综合类、题咏类、分体类、人伦类、宗派类、闺秀类、方外类等七类。不同类型的总集,具有不同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元诗总集的价值与局限


元诗总集具有保存文献和文学批评两方面的价值。元诗总集保存了大量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作家的零散作品,也有资于元诗别集的校勘与辑佚,具有非常丰富的文献价值。例如,明初编纂的《诗渊》是一部超大规模的诗歌总集,采用类书的形式编排明初以前的诗歌近五万首,其中收录元诗一万余首,是元明两代收录元诗数量最多的总集,保存了大量稀见元诗文献。《全元诗》据《诗渊》辑录张楧《张仲实诗稿》36首、王道士《竹林清风集》104首、黄河清《黄叔美诗》134首、顾逢《梅山集》250首等,都是《文渊阁书目》有著录而久已亡佚的元诗秘籍,幸赖《诗渊》征引而得以保存部分诗作。又如,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顺则集》八卷,《中国古籍总目》归入断代总集,但实为程氏家族总集,其中所辑元人程恕、程克绍、程存、程一鸣、程常、程全等诗人诗作,皆为《全元诗》所失收。由此可见,元诗总集的文献辑佚价值还有待更充分的挖掘。

元诗总集中的选本对作品进行精选,在删选去取中反映了选家的诗学观念。元诗总集的序跋与作者小传,反映了编者和序跋撰写者对元诗的具体评价,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史料。有的元诗总集还附有编者的评点或后世的评论资料,对作品的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品评,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元诗总集与其他时代的诗歌总集一样,也存在一些通病和局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体例不纯,断限不严。一部好的元诗总集往往会有《凡例》交待编纂体例,或者在序跋中对编纂的相关事项予以说明。元代的元诗总集往往随得随刊,漫无统纪;明人所编元诗总集,体例严谨的也不多;到了清代,学者们才开始重视发凡起例,逐步具备科学的编纂观念。即便如《全元诗》,也存在对宋元和元明易代之际诗人断限不严、对域外诗人取舍标准不一的问题。

第二,诗人小传,严重疏漏。为诗人撰写小传,简要介绍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生平事迹、著述情况,是诗歌总集编纂的重要任务。《全元诗》收录元代诗人近五千人,其中第65—68册基本上是世次不清、生平不详的诗人,小传往往都是空白,还有很大的订补空间。

第三,编选不当,重出误收。总集由于资料来源复杂,真伪杂糅,编选时稍不留意就容易误收。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一首诗归属于不同诗人名下的重出诗也很常见。例如,顾嗣立《元诗选》有重出诗人28人、重出诗61首,误收诗人63人,因误收诗人而误收诗101首,因文献来源有误而误收诗54首,因编辑失误而误收诗28首。其中很多失误又被《全元诗》沿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学术界已考证《全元诗》误收200人以上。

第四,搜罗不广,亟待补遗。以网罗遗佚、搜辑全备为宗旨的断代诗歌全集,在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一定要下大功夫,才不会有遗珠之憾。但学术史的规律显示,一部断代诗歌全集从问世到完善,往往要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积累。以《全元诗》为代表的元诗总集的辑补也是如此,还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添砖加瓦地进行补遗。


元诗总集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学术界在元诗总集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面对数以百计的历代元诗总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每每令人有难窥涯涘之叹。对每一位元诗总集的编者,都要查考他们的生平资料,方便知人论世,了解他们为何要编纂元诗总集;对每一部元诗总集的编纂时间和刊刻情况,都要进行考证,以免造成疏漏;对每一部疑似的诗歌总集,都要查考资料或者亲自目验,以确认其中是否收有元诗;对每一部元诗总集收录的每一首诗,都要了解其文献来源和最早出处,考辨其真伪。

一部元诗选本编得好不好,能否反映元诗的特色,能否反映某个时代的诗学观念,能否反映编者的个人趣味,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者懂得欣赏元诗,从内心深处喜爱元诗,并具备足够的诗学修养、审美判断和艺术品鉴能力,如此才能深入元诗总集的内核,与选家和诗人进行隔代的心灵对话。

展望未来的元诗总集研究,前景光明,但亟须脚踏实地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元诗总集的个案研究。数以百计的元诗总集,对每一种都可进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个案研究。对收录作品数量较少的总集可以撰写专题论文,对收录作品数量较多、版本比较复杂、文献问题比较突出的重要总集可以撰写专著、学位论文。研究的重点是编者生平、编纂时间、成书过程、刊刻流传、作品真伪、编选体例、编纂旨趣、诗学背景、优劣得失等。

二是要开展《全元诗》的订补工作。要科学规划,全面了解《全元诗》征引了哪些书目,没有利用哪些文献资料。然后从一个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开始订补其生平资料,对一首又一首重出误收的诗歌考证其真伪,搜集一首又一首真实可靠的作品对其进行补遗,使这部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元诗总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一步完善。

三是要重视元诗选本的新编与推广。目前新编的元诗选本大多与明清诗合编,质量参差不齐,还需要更多学有专长的元诗研究者投身于这项事业。既要编纂像《唐诗三百首》那样脍炙人口的普及性选本,又要有像钱锺书《宋诗选注》和程千帆《宋诗精选》这样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选本,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了解元诗之美,推动元诗在当代的传承与接受。


总之,元诗总集是一座未被充分挖掘的富矿,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进来,开展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48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