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4月24日,四川省巴中市举办“古道新韵”——“四龛福城”文旅IP暨投资机会清单发布会,同步展示了米仓道最新考古调查成果。

作为巴中市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核心内容,此次活动依托南龛、北龛、水宁寺、东龛四大千年石窟资源,重磅发布“四龛福城”文旅IP,通过政策扶持、文化活化与产业联动,推动巴中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


米仓道上的巴中南龛石窟。曾业 摄

创新实践:多维突破激活历史资源

巴中现存石窟225处,其中“一城四龛”(巴中主城区与南龛、北龛、西龛、东龛四大石窟)布局为全国独有,“四龛”开凿历史从隋唐延续至明清。


巴中“一城四龛”布局示意图。曾业 摄

活动现场发布的“四龛福城”文旅IP,以“盛唐彩雕全国第一”为核心价值,推出米仓道历史人物盲盒、石窟艺术光影手账等数字文创产品,并展示《米仓道最新考古调查成果》及水宁寺石窟保护阶段性进展。


巴中水宁寺石窟。(资料图)

近年来,巴中通过科技赋能文化遗产,建成石窟3D建模数据库,开发线上虚拟游览平台,游客可在南龛文化体验区的270度环幕剧场,沉浸式体验盛唐石窟开凿场景。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则以巴人后裔穿越对话伏羲的创新叙事,将忠勇信义的巴人精神植入年轻群体视野,为文旅场景注入科幻元素。


现场发布文物主题游径。曾业 摄

此外,活动联合“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推出串联川陕渝20余处遗迹的“蜀道——米仓道文物主题游径”,形成跨省域文化廊道。同步发布的米仓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展陈大纲,展示了近年来巴中石窟考古的重要突破。

晏阳初是巴中的历史文化名人。在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上,大型现代川剧《晏阳初》首演,受到广泛好评。接下来,巴中将推动《晏阳初》海外巡演,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提升巴中文化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巴中石窟资源介绍。曾业 摄

政策赋能:构建文旅产业扶持体系

2024年以来,巴中市以新修订的《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为政策抓手,围绕“四龛福城”品牌建设,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

相关政策明确,对创建国家级文旅项目(如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单位最高奖励500万元,对年营收超500万元的文旅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信用评级达AA+级企业额外奖励10万元。同时,针对文旅创新和营销推广,获国家级艺术奖项的创作主体可获10万元奖励,原创文旅新媒体账号年曝光量超1亿次的运营方奖励50万元。

目前,巴中已成立由市政协牵头的品牌工作组,出台《巴中市石窟保护条例》,并通过“巴人足迹中国行”全媒体行动扩大品牌辐射力。

根据《巴中市打造“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巴中将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四龛”区域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建成“四区一圈一园”发展格局,包括南龛文化体验区、北龛非遗集聚区等核心板块。计划实施以来,巴中已培育3个省级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累计获政策奖励超600万元。

本次活动是巴中市落实文旅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系列政策、举措的推行,为巴中“四龛福城”品牌建设注入动能,助力其打造“中国石窟艺术重要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