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地生根,4月23日,衡阳市蒸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雨母山镇雨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理论宣讲+村规优化+文艺展演”的创新形式,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理论宣讲现场)
理论宣讲: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
“婚丧嫁娶讲排场,人情往来负担重;厚养薄葬真孝道,勤俭持家传家风……”活动现场,宣讲员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拉开了集中宣讲的序幕。围绕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等主题,宣讲员结合农村实际案例,从经济负担、社会风气、家庭关系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习俗的危害。同时,通过解读《衡阳市“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2024-2026年)实施方案》,号召村民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理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以前觉得办酒越多越有面子,听了宣讲才明白,把钱花在老人在世时的孝顺上,才是真本事!”雨母村村民刘大姐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宣讲活动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村民们就红白事操办标准、人情礼金规范等问题踊跃提问,宣讲员一一耐心解答,让文明新风在交流中深入人心。
村规优化:以“新约定”涵养“好村风”
宣讲会后,雨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随即开展“优化村规民约,‘约’出好村风”文明实践活动。村支部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一堂,对现行村规民约进行逐条梳理,重点围绕红白理事会章程展开讨论。“建议将‘婚事彩礼不超过6万元’写入村规”“丧事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更符合实际”……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结合本村实际,提出多项优化建议。经过集体商议,新增了“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等约束性条款,并细化了红白事操办流程、奖惩机制等倡导性标准。
“村规民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小宪法’,只有与时俱进、贴合民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雨母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介绍,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将通过“红黑榜”、积分制管理等方式落实,推动移风易俗从“倡导”走向“规范”。
文艺展演:用“活形式”传递“新风尚”
“打起竹板声脆响,父老乡亲听我讲;移风易俗树榜样,文明新风有力量……”活动尾声,村民们表演快板节目《快板十唱 移风易俗“衡”文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表演者用欢快的节奏、接地气的唱词,生动展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气象,赢得观众喝彩不断。此外,现场还穿插了移风易俗知识竞答、家风故事分享等环节,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文明熏陶。
“这种活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我们全家都参与进来了!”带着孩子观看节目的村民李女士说。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文艺”的多元形式,累计吸引300余名村民参与,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有效提升了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快板表演)
蒸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模式,通过典型选树、志愿服务、文化浸润等举措,推动文明新风融入乡村治理、渗透日常生活,让文明之花在蒸湘大地绚丽绽放。(张婷 刘春 吴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