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郭媛媛

“这些年,我的提案涉及新闻出版、教育、城市治理、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既关注前瞻性发展问题,也关心社会基础性建设问题。我深知,只有把履职视角锚定国家发展,坚持与社会发展同节奏、与人民幸福同命运才能不负使命。”


△ 郭媛媛(左二)在人民政协报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上分享调研心得。

2025年,在全国政协第二十二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的交流互动环节,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提及我去年提交的《关于以夯实基层韧性强化韧性城市建设的提案》时表示,已经将提案中的部分建议纳入政策制定考量范围。这一消息让我想起收到提案办复证书时的那般激动。

提案工作是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委员提案的价值也在办理全过程越来越被重视、被展现,办复证书就是委员通过提案履职的一种记录与证明。第一次收到提案办复证书,既新奇、高兴,也感受到全国政协对委员提案的重视与尊重,感受到提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的实际举措。

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把对城市更新及韧性建设的关注进一步聚焦在基层韧性方面。

我对基层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感受颇深。近年来,寒潮、高温野火、暴雨洪水、风暴沙尘等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前几年京津冀水灾的发生,让我更多思考如街道、社区、乡镇等一线基层治理端口,在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配备的防灾减灾抗灾等韧性功能的同时,应加强对城乡灾害的社会基层及民众的意识素质、治理能力等软件建设。

带着这些思考,我走访社区、与专家交流探讨,发现韧性城市的基层韧性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在规则标准制定方面,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平急两用应急机制不够完善,面对突发事件难以快速高效应对;上下线应急管控也有漏洞,信息传递和资源调配不顺畅。基于这些调研,我提出了完善城市应急体系、畅通数据平台、提升民众应急素质等一系列建议。

随后,结合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提交了这件提案。2024年8月,我收到相关部门的提案答复函。

我是新闻出版界委员,提出这件提案看似有些“跨界”。但我认为,在事关国家发展与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前,政协委员不应自我设限。这些年,我的提案涉及新闻出版、教育、城市治理、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既关注前瞻性发展问题,也关心社会基础性建设问题。我深知,只有把履职视角锚定国家发展,坚持与社会发展同节奏、与人民幸福同命运才能不负使命。

从形成构想、深入调研、提交提案、完成交办,再由办理部门结合实际研究采纳,同时给提案委员正式答复,一件提案的提出及办理全流程,在我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已经经历过很多次。未来,我会继续以扎实的调研为基础,不断提高提案的精准性、精确性和有效性,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采访整理:肖一笑(见习)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