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这种事能用来开玩笑吗?万一真的出人命了怎么办?”

一次,徐帅正在外面散步,就看到何畏公然冲着周希汉连开五枪,而周希汉也一脸无所谓地站在那里,丝毫不害怕。

红军队伍里哪里能这样做,徐帅狠狠批评了何畏一顿,并将他调离……



初遇徐帅

周希汉参军的事情,他的家人是不允许的。他曾经在家乡参加过游击队,但被他父亲给强硬地带回去了,父母都不希望他参军。

因为他是他家的独苗苗,他的父母临近四十才有了他,他是周家唯一的香火。他家几代单传,他爹绝对不许他从事危险职业。



参军就是各种职业中最危险的,当时的社会非常混乱,军队之间打仗更是频繁。在周父的眼里,只要不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的,根本不可能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军。

他们家虽然也是农民家庭,但吃饱喝足还是可以的,甚至有钱能将孩子送到私塾去。



只可惜周希汉不喜欢读书,总是偷偷摸摸逃学。

黄麻起义的时候他才十四岁,但他背着家人偷偷拿着锄头参加了起义军。因为他表现勇敢,所以部队给他发了一支长枪,这让他非常高兴。



他打算以后就跟着部队走了,但却被父亲给带回去了。为了让他安生下来,不要成天想着参军了,他的父母给他定了一门亲。

但就在结婚的那天晚上,他选择了离家出走,投奔了红四方面军。当时鄂豫皖苏区正在扩招军队,他长得高,很快就被选上了。



1931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38团的团委书记。前往38团报道的那天,他在指挥所遇见了一个人,那个人看着年纪不大,但身边跟着警卫员。

根据周希汉的判断,此人应该在军中有不低的地位。那人也注意到了他,还多看了他两眼。



而这个人,就是徐帅。

得知他是新的团委书记之后,徐帅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一通,惋惜地说了一句:“个子挺高,就是长得单薄了一些。”

这句话可算是戳到了他的痛处,参军已经两年多了,他永远无法和其他战友们一样,有一副彪悍的体格。



按理说他也没少吃,但就是不长肉,什么肉都不长。这也就导致在训练和劳动的时候,他总是力气不够大,只能看着别人出风头。

对此他心里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在体魄上比不过别人,那就只能从脑子上下手了。一直不喜欢学习的他,参军之后学得非常努力。



周希汉和何畏

周希汉此人性子刚直,和人打交道直来直去,说话也不喜欢委婉。他不懂变通,在官场上就很容易得罪领导。

当时他在红九军担任作战科长,军长是一个叫何畏的人。何畏毕业于黄埔军校,是徐帅的学弟,还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资历和能力都不差。



不过何畏有个毛病,就是他太好面子,而且脾气也比较大。

这些毛病说是大毛病也不至于,说是小毛病有时候也能惹大祸。在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红九军因为战略部署出了问题,所以作战失利了。

何畏好面子,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就迁怒于周希汉。



他说周希汉拟定的作战计划有问题,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还让周希汉做检讨。

当时周希汉是作战科科长,确实是负责拟定作战计划的。为了这次的作战计划,他专门带人实地考察过,认为计划是可以顺利实施的。



因此对于何畏推卸责任的说法,他坚决不肯承认。

在战后会议上,他直接和何畏吵了起来。他质问何畏自己错在哪里,还将自己带人模拟作战的过程说了出去,狠狠下了何畏的面子。

本身何畏就是因为不想没面子,所以才给周希汉甩锅的。



这下锅没甩成,自己的面子里子都没了,这让何畏非常生气。何畏觉得这是周希汉故意的,他当即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掏出枪指着周希汉问他认不认错。

周希汉毫不畏惧,直接说自己没错,气得何畏怒吼道:“你不认错我就军法处置你。”



看周希汉梗着脖子站在那里,何畏怒从心头起,直接冲着周希汉连开五枪。周希汉也硬气,就站在那不躲也不闪,何畏一枪都没打中他。

事情发生得极快,当时没人反应过来。等到枪响后大家才如梦初醒,检查周希汉有没有受伤,还有人将何畏拉了下来。



面对众人的关心,周希汉轻轻摆摆手说自己没事。他看了何畏一眼,告诉大家何畏的枪法不行,根本没打中自己。

何畏都要被气笑了,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圆场,说自己这是不想和周希汉计较,只是吓唬吓唬他,哪舍得真的打他。



作为一名军长,何畏枪法再差,也不可能在会议室这么小的地方,打不中一个不躲不闪的周希汉,其实何畏对他非常倚重,绝对不可能真的杀了他。

对他开枪,也是想要教训教训他。但何畏的这个行为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徐帅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周希汉和倪志亮

对于何畏的行为,徐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将何畏调离了红九军。何畏离开之后,红九军军长一职就由倪志亮来担任。

倪志亮和何畏不一样,但他是个非常较真的人,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周希汉之前颇受何畏倚重,这就让倪志亮看他不顺眼。



倪志亮认为,能得何畏的倚重,周希汉应该是个很会溜须拍马的人。实际上,何畏对周希汉的能力还是很认同的。

除此之外,何畏之所以器重周希汉,还因为他离不开周希汉。

因为何畏是广东人,他说话是有口音的,很多时候别人都听不懂。



那时候和现在可不一样,根本没有普通话,部队里的战士们大多都是说方言。但何畏的方言,却让很多人都听不懂。

所以每到讲话的时候,他都让周希汉代替自己讲话。周希汉虽说也说方言,但他的方言是当地方言,大部分都能听得懂。



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是何畏的“嘴替”。

但倪志亮并不清楚这个情况,他以为周希汉就是一个油嘴滑舌的人。倪志亮刚来的时候,周希汉去领烟丝的时候多领了一些。

何畏在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这样领的,因为他是个抽烟非常厉害的人。



何畏对此并没有说过什么,但倪志亮对此却看不下去。他抓住这件事不放,在会议上将对方作为典型进行了批评,还要撤销他作战科长的职务。

就这样,周希汉被调到政治部,当了一个油印股长。这下,他被调到了后勤部门,和打仗就没关系了。



不过他被调离没几天,徐帅在视察部队的时候来到了红九军。没看到周希汉,他感觉非常疑惑,问倪志亮周希汉在哪里?

倪志亮实话实说,徐帅听了却连连摇头,说他们在小题大做。他说他了解周希汉,对方是什么人他很清楚,因为这点小事撤他的职是在小题大做。



看倪志亮不服气,徐帅叹了一口气:“既然你们不想要周希汉,那我就把他调到31军去。他是个打仗的好苗子,不能轻易浪费了。”

在徐帅的干涉下,周希汉来到了31军,可以说周希汉后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绩,和徐帅分不开。



他是一匹千里马,徐帅就是第一个发现这个千里马的伯乐。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成了第二个发现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在两位伯乐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

参考资料
徐向前五保周希汉,2014年09月12日,武文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