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之前所言,即便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不同的人对于地标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在考量地标时,只应会有所谓的众望所归——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会当之无愧地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花坛广场,就被许多人当作一个偌大厂区的地标。许多杂志、画册但凡介绍宣传吉林造纸厂,都会展示这个花坛广场作为工厂的标志。

根据《吉林市园林志》记载,吉林造纸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格外重视厂区绿化。在1966年的航拍照片中,位于吉林造纸厂门前广场上的花坛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还谈不上花坛,只是造型比较简单的花圃,至少俯瞰时,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造型存在。改革开放后,造纸厂提出高标准园林化迈进规划,曾投入大量经费栽植树木、培育盆花,还建起多座花坛、假山、凉亭、喷泉。

1984年时,厂门前的花圃也被改造成了三层花坛。花坛一层和二层修有白色围栏,围栏之间栽植了姹紫嫣红的鲜花,铺设了苍翠茵茵的草坪,安装了造型优美的照明灯。花坛第三层为带有喷泉的水池,水池中间建起一个翘首蓝天的金色梅花鹿厂标塑像,与长办公楼前的蔡伦塑像遥相呼应,成为工厂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之后,这座花坛广场中的厂标被拆除(好像替换为一块刻有“和谐”的石头)。随着十多年前造纸厂的搬迁改造,广场南侧并不宽阔的小路已被开辟为一条笔直的大路,并穿越广场成了吉林大街向北延伸的一部分(原本吉林大街在加油站向东至中兴街)。旧时的厂区则变化为林立的高楼,成了喧嚣热闹的商业街区。如今,街心广场形式虽被保留,但当年那座记载了吉林造纸厂无限风光和跌宕变迁的花坛广场,也已和工厂一起消散在时光长河,成为只能缅怀的城市记忆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