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证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熬夜和酗酒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加班、娱乐、社交……熬夜的理由五花八门;聚会应酬、借酒消愁、开怀畅饮……酗酒的场景屡见不鲜。然而,当人们沉溺于这种不良生活方式时,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脑血管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脑血管作为为大脑输送营养和氧气的“生命通道”,一旦受损,将直接威胁大脑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了解熬夜、酗酒对脑血管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保护脑血管,迫在眉睫。

一、熬夜:悄然侵蚀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正常的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和调节的重要过程,对于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大脑的代谢废物会被有效清除,脑血管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然而,长期熬夜会打破这一正常生理节律,对脑血管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从生理机制来看,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当生物钟被打乱,体内的交感神经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的血压波动会使脑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逐渐变得脆弱,增加了脑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同时,熬夜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维持血管壁完整性、调节血液凝固和血管舒张的重要作用。熬夜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其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失衡,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此外,熬夜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得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容易引发各种炎症反应。而炎症因子会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代谢功能紊乱则可能导致血脂、血糖异常,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变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群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保持规律作息的人群高出数倍。那些经常熬夜加班的职场人士,晨起后常感到头晕、头痛,这很可能就是脑血管发出的“警报”。

二、酗酒:摧毁脑血管的“慢性毒药”

酗酒对脑血管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的代谢负担加重,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脂质代谢,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脑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酒精还会直接刺激脑血管,导致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时,脑血管会突然收缩,造成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反复的血管痉挛会使脑血管的弹性下降,变得更加脆弱。严重的血管痉挛还可能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同时,酒精会干扰人体的凝血机制,一方面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使血小板的凝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会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这意味着,酗酒者在脑血管破裂时,更难以止血,脑出血的病情往往更为凶险。

长期酗酒还会引发高血压。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收缩,同时影响肾脏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持续的高血压会对脑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显著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许多因酗酒导致的脑血管意外案例警示我们,酗酒看似一时的放松,实则是在拿脑血管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做赌注。

三、呵护脑血管,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

既然熬夜和酗酒对脑血管危害如此巨大,我们该如何保护脑血管,降低患病风险呢?首要任务就是摒弃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因工作或娱乐不得不熬夜的情况,事后应及时补觉,并通过适当的运动、饮食调节来减轻熬夜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饮酒方面,要做到适量饮酒或不饮酒。对于无法避免的应酬场合,尽量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用酒精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女性则减半。同时,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可适当进食,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除了纠正熬夜和酗酒的习惯,还应从多方面呵护脑血管健康。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食物。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体检,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新野县人民医院 代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