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个醒,公众号改版后,不限次数的“发表”功能被强化,虽然不像“推送”功能会把内容主动推到前台显示,但公众号头像还是会有小绿点,容易引起粉丝关注

所以像、这类没啥个人观点和话题属性的纯技术贴,我以后都用这种方式发送,请有需要的小伙伴注意哦~

婚恋育儿是人类永恒的核心话题,由于最近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判决引发舆论热议,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娃?这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引起激烈争论

巧了,今天想聊聊养娃十年的感受~

一是上周末带娃看了他心心念的日本境外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赛罗奥特曼15周年纪念演唱会

主题曲原唱、泽塔和捷德人间体演员本人、日本原版皮套演员都来了,比我过去看过的国内山寨版舞台剧或海昌乐园的奥特曼舞台剧效果都好太多,有视频有真相——

二是这几天力嫂跟闺蜜去韩国吃吃吃买买买,我作为“留守父亲”在家带娃,今天一大早还睡眼惺忪去娃的学校参加亲子科技展活动~



三是刚听说学校准备组织10岁生日派对,小朋友又要排练新的英语节目,真是一刻不停卷父母~

人不会无缘无故做对自己毫无好处的事,那养娃有啥用呢?

一是实用价值,二是情绪价值

实用价值,古代就是养儿防老

多一双碗筷把娃拉扯大,就能接着种田,家里有点钱还可以供娃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就可以光宗耀祖,阶级跃升,虽然成功概率较小,但有条件的家庭还是愿意搏一搏

你发现没,不管是下限多一个免费劳动力还是上限读书博改命,都是养儿子更划算,所以重男轻女不仅是传统观念,也是理性选择

但现在男人蛮力不值钱,要逆天改命得拼学历拼脑力还得拼时运,前期投入教育成本太高,而且学历越来越卷,几乎没有长期盈利可能性,所以越来越多人不愿做这笔亏本买卖

有人说,今天孩子已是“奢侈品”

摇头,今天有几个中国家庭买得起LV?又有多少家庭生得起娃?

准确说,孩子已从人生“必选消费”,升级为“可选消费”

还有人说,以前养儿防老靠得住,现在靠不住,孩子不啃老就烧高香了

还是摇头,以前没社保只能自己解决养老,可不得靠子女?

现在虽有社保,但社保的钱又不是国家凭空生出的,还不是牛马每月缴费给续着?本质还是代际转移支付

今天退休老人不干活还有吃有喝就是靠我们这些牛马供着,等我们老了,就要靠下一代牛马供养,但生育率断崖式下滑,后续韭菜不足,现行社保体制早晚要推倒重来,利益再分配

和延退一样,现在这版政策最多管到2039,2039前必会出台新的延退政策,进一步延长领取退休金年龄,这事 板上钉钉, 没有一丢丢悬念

所以今天养老虽然不可能全靠子女,但毕竟赡养父母是子女法定义务,子女还是承担着社保养老金、养老年金和个人筹备养老金之外的养老第四支柱功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补充养老金”

以上实用价值,都是说过无数遍的老生常谈

养娃十年,给我提供的最大情绪价值,在于让我深刻体验到了人生的轮回感——一种近似于穿越时空,接近上帝视角,回看自己过往人生的玄妙感受

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轮回感,是13岁玩《仙剑奇侠传》的时候

游戏后期,李逍遥为救垂死的赵灵儿,前往女娲神殿求助,被女娲传送回十年前,让他弥补过去的因果

当时正值南诏国动乱,拜月教主诬陷巫后(灵儿母亲)为蛇妖,李逍遥遇到正带着儿时赵灵儿逃命的 姥姥, 护送她们逃离南诏国,前往仙灵岛避难,也就触发了故事一开始的主线剧情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逍遥回到家乡余杭,用木剑换走了儿时自己手里的水灵珠



拿到水灵珠的李逍遥回到现实,成功拯救赵灵儿,并成为最终打败拜月教主的关键神器

这是我心目中的最经典桥段,完美诠释仙剑1主题——宿命轮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搭乘时光机回到过去,与过去的自己相遇,弥补过错遗憾,进而改变未来的故事模型,具有洞穿人心的普遍的情绪感染力,广泛运用在众多电影中,像回到未来、终结者、哈利波特、X战警、复联4……

现实中没有时光机,但看我儿子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经历我曾经也经历过的那些,但我已从不知因果,不知轻重,不知未来前途命运的懵懂当事人,变成具有上帝视角的辅导者

注意,我不只是不参与儿子人生时间线的旁观者,而是会用自己过往人生经验去影响儿子的参与者

看儿子和同学吵架,会想到我小时候

看儿子被逼着痛苦写周记,会想到我小时候

看儿子考试作弊被一顿打,会想到我小时候

看儿子显摆、臭美、倔强、骄傲、软弱、委屈、赌气、挑食、受伤、生病……还是会想到当年的自己

可以预想到,儿子以后还会经历的很多事,像青春期发育变声,为层出不穷的青春痘烦恼,心里偷偷装进了某个女生,写的日记锁起来不给父母看……都是我曾经历过的

再往后,考大学、找工作、(可能的)结婚、(可能的)生娃……皆人生之轮回也

有人觉得,这有啥稀奇的,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的寻常人生吗?

知道,不代表能理解

理解,不代表能感同身受

因为人生中有些事,比如婚姻、性高潮、蹦极、育儿、属灵信仰、生死边缘……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真正get此中真意

站在门外,只会用理性观察分析,永远不得各中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种有真意,文字讲不清

不生娃,你能体验到的只有身为子女的人生视角——你小时候,爸妈是大人,你长大了,爸妈老了

生娃并伴娃一路成长,你就多了一个父母的人生视角——你是大人,辅导孩子重走一遍你走过的儿时路,有点玩RPG角色扮演游戏的味道

等你老了,依然看着孩子重走一遍你走过的青壮年道路

这时,你同时具备下一代和上一代两种观察和体验人生的视角,才能感受到最真切的轮回感!

举两个例子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记忆是一生中最深刻的,因为当时不仅记忆力最好,眼前能看到的世界也小(肉身被困学校),没有长大后那么多烦心事,会持续分散你的注意力

因技术进步,我和父辈几乎没有共同的儿时IP记忆,但我和儿子却有两个难得的共同IP记忆

第一个是《灌篮高手》


我当年因这部作品爱上篮球,在我影响下,我儿子也看完了全套漫画,从二年级开始爱上篮球(此前更爱踢足球),不仅参加校外篮球培训班,还成功入选校队,成为这支区里比赛被当经验包草割的鱼腩球队中的王牌神射手(俗称“三井小小力”)~

我现在人到中年懒得动,但还是会不时陪儿子打打篮球动一动

每次看他打球,就会想起大学时代内线“篮板王”的生涯~

每次亲自下场,也会想起大学时代内线“篮板王”的生涯~

今日“胖虎”,也曾是湘北一“虎”哇~

但 灌篮这IP早过气了,不再具备校园里的社交属性,以后不太可能成为儿子记忆深刻的童年LOGO

能成为自己青春代名词的IP很少,如中学追星那会儿正好红极一时的某些歌星,张学友张信哲之类,再如《灌篮高手》这种伴随整个青春期的重要动漫

在我心中,类似级别的动漫还有《圣斗士星矢》,这也是早年《力哥说理财》脱口秀片头曲唯二采用的


最近有个顶流财经博主也说起这部作品,提到一个震碎我三观的细节:

星矢、紫龙等所有送往世界各地训练成圣斗士的孩子都是城户光政和不同女人生的私生子!不仅一辉和瞬是同父同母亲兄弟,他们和星矢也是同父异母亲兄弟!

这也太扯了,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明明说他们都是孤儿啊,我对这部作品印象太深刻,看过好几遍,绝不可能记错!

后来他说,这是第一版漫画剧情,后来TV版觉得这么渣的人设有违公序良俗,给孩子看了影响不好,才改成孤儿设定~

我赶紧翻开搬家后新买的珍藏版漫画,发现还真这样,只不过同样考虑社会影响,新版漫画点到为止,没把话挑明……

此时,我内心升起一股强烈的完全无法遏制的嫉妒感,MLGBZ!

当年海南社一本漫画书就要一块多,整套要大几十块,我爸当牛马一月最多也就赚个千把块,断不舍得拿出三四天工钱给我买漫画

学校里只有极个别有钱人家孩子才买得起这套书,还给我炫耀,我想借都不给,导致我对早年没有动画化的冥界篇剧情长期搞不清,直到高中问同学借了漫画,才补齐了冥界篇故事,但当时没重看前面情节,不知道漫画还有这一出!

你看,如今财务自由,动辄上帝视角,日常风轻云淡、着力即差的力哥,居然会因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心生嗔恨

为啥?

这就是单纯知道和切身体验的差异~

小学我一个月才30块零花钱,其中大半用在回家路上吃菜场里没品牌的一元一两的生煎馒头

现在网上很多人会争论上海生煎哪家最好吃,是全发酵、半发酵还是不发酵,是大壶春、 东泰祥还是小杨……

嗨,一群洋盘,我小时候最美味的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的根本没品牌的生煎,比今天满大街连锁经营的小杨生煎好吃多了

当然,这极有可能是我主观偏见和记忆偏差

但这又如何?

美味本就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体验,儿时体验过的美味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烙印,奉为极品,终生难忘

我现在有能力周游世界,就算吃过顶级日料法餐,每次旅行归来,脑海中浮现出的最想吃的美味,还是生煎锅贴~

剩下的零花钱,就得精打细算

比如1毛一袋的“白粉”

2毛一串自行车轱辘串起来的路边无证羊肉串(据说是死猫肉)

4毛一张的贴纸

我要攒好一会儿,才能攒到4块钱,买个盗版奥特曼!

买回家还怕爸妈发现,说我乱花钱,藏在窗台后面……



这就是第二个我和儿子共同的儿时IP记忆

5年前我写过长篇神作——

作为受众偏低龄的日本特设第一IP,别说长大后,我上中学后就不怎么关注了

直到6年前我儿子开始迷上新生代奥特曼,才跟着他补课,开始了解我不关注的这么多年里,奥特曼又有哪些新IP——银河、维克特利、欧布、捷德、罗布……



对新生代奥特曼的看法,从最开始完全看不上(都什么胡里花哨的,一点不经典),到逐渐被儿子影响,也开始了解各个新生代奥特曼的特点,并和儿子形成相似的审美倾向,比如新生代里我们都最喜欢赛罗,其次欧布

当然,我最喜欢的肯定还是艾斯、泰罗这些儿时记忆里的白月光~


上周末看奥特曼纪念演唱会,有点百感交集


要不是儿子喜欢,我也不会了解那么多新生代奥特曼,不会跟着儿子一起high

看着儿子全身投入,甚至眼含泪光的表情,我又感慨,又羡慕

感慨的是,儿子能和我跨越30年,对同一个IP产生强烈羁绊,此生父子也算没白做~

特别是我陪儿子看这些新生代奥特曼的时间,正好从前口罩时代“未来10年最美好的一年”,为《我和我的祖国》流泪感动的2019年,跨越整个口罩时代,和儿子一起关家里,幼儿园也不能去,再到后口罩时代公司解散,房价和经济垮掉……

睹物思人,然物是人非,更是感慨万千……

羡慕的是,我小时候连买个山寨奥特曼玩具都要精打细算,我儿子用在买奥特曼玩具和卡片上的钱早就大几千甚至上万了,光这场演唱会的门票就要1280……


我儿子沉迷奥特曼的高峰是19-23年,即4-8岁,这两年迷的少了,更喜欢我的世界、哪吒等新IP

事后我问他,你看演唱会时有没有回想起幼儿园和小学一年时特别迷恋奥特曼的那些时光?

他说没有,只觉得歌好听,舞台好看~

我想也是,毕竟才10岁,还是个孩子,对这些IP的热爱还处于现在进行时,离怀旧的年纪还远着呢~

过去30年,中国沧桑巨变,我儿子不可能重复我的童年,就像我的童年也和我父亲的童年不一样

但不管我们生活的时代如何变化,社会上流行的IP如何更新,宿命般的轮回感,不会变

马上儿子要过十岁生日了,而我对我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10岁、他40岁前后的岁月,特别是我十岁生日的那张全家福——


如今我活到了记忆最深刻的父亲当年的年纪,也逐渐体会到了很多父亲当年的人生选择,当年对我说的很多话,背后的种种考量……

这一切,要没有我儿子给我增加的这部分人生体验,如今依然未婚或丁克的我,恐怕很难懂得那么深……

我一直说,父母对子女没有恩,就像丈夫并不天生欠妻子的,要赚钱给妻子花,妻子也不天生欠丈夫的,对丈夫有性义务

力嫂不是为我生的孩子,是她自己想要一个孩子,想要体验为人母是怎么回事,由此收获了很多独特人生体验和快乐,为此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当然怨不得任何人

如果运气不好眼光差,找了个不靠谱的对象,即赚不到钱(或不肯花钱)供养家庭,又对子女不闻不问,丧偶式育儿,也怨不得任何人——自己的选择自己背锅,实在受不了就离婚

我不用谢力嫂替我养娃,反过来,力嫂也用不着谢我

赚钱养家,给儿子讲知识讲道理,打儿子屁股,陪儿子玩耍,给儿子做肩颈按摩,带儿子满世界转悠,吃完饭主动把碗洗了……既是我的责任,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

‌养育子女是父母法定义务,正如赡养父母是子女法定义务

非要讲恩,那也是基于的自然流露

父母对子女天然的爱和在长期养育子女过程中培养出的更深沉的爱,以及子女在父母长期养育下自然产生的对父母的爱

这和养猫养狗没两样,人非草木,处久了都会有感情

但养娃和养宠物有本质区别,丁克养宠物无法带来生命轮回感的情绪价值

从这角度看,我还要谢谢这小兔崽子,丰富了我无可取代的关键人生体验~

PS:本文绝非劝生贴,单纯分享个人育儿感受

如今不少年轻人经济压力大,不想要孩子很正常,但最好提前了解到,没有孩子的人生,可能会损失哪些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人生体验,能接受就没问题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