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5%,较十年前提升了11.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8.4微克/立方米,较十年前下降了45.4%。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今天(4月23日)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介绍了去年上海大气环境治理的成绩单,指出移动源对上海PM2.5污染的贡献率在持续提升,已成为上海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知道污染从何而来,方能对症下药。晏波介绍,本地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移动源、固定源、扬尘源、社会面源这四个方面。

通过对PM2.5污染进行源解析,发现产生PM2.5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氮氧化物,移动源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户,排放量占总量的八成以上。

进一步分析,移动源中,国四柴油货车和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排放氮氧化物的“主力”。因此,上海去年推出了国四柴油货车和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更新政策,淘汰了国四柴油车1.1万辆、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2000多辆,预计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100吨。

随着大气环境治理的持续深入,PM2.5在所有污染物中“一家独大”的日子已过去,在防止其“反扑”的同时,臭氧等污染物的问题开始突出。

臭氧的主要“原料”除了氮氧化物,还有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发现,工业源对上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贡献率超过了50%。因此,上海对2000余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运行效果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推动问题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更新,并对排放量前五十位的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减排措施,还推动120家企业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更低的原辅料产品。

晏波介绍,找准“痛点”后,上海正聚焦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大气环境的系统治理。

一是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管控,治理重点行业在运输、储存、生产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

二是规范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杜绝超标车辆通过检测数据“做手脚”蒙混过关。

三是推进高污染车辆检查,严查“带病上路”的柴油货车和冒黑烟的老旧车辆。

四是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查处排放超标的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

五是管控扬尘污染,比如工地扬尘,不能光靠环保部门巡查,必须让企业真正“自扫门前雪”,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也要扛起监管担子。

六是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晏波表示,上海将统筹做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加强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同时,全力融入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协同治理,让上海的“水晶天”更频繁更持久。

原标题:《移动源竟是PM2.5间接生产大户,上海去年淘汰国四柴油车1.1万辆》

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