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记者 郭燕群 实习生 何泽昊
从柳江之畔到长江之滨,广西企业正凭借硬核技术实力,深度参与大国超级工程建设。
4月17日,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顺利合龙。这座全球首座三塔双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达2×1120米,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充分彰显了中国基建的硬实力。
大桥配备世界超高强抗疲劳平行钢丝斜拉索,由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在业主、设计院等指导下,联合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100MPa级平行钢丝拉索体系”。
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陈桂湘 摄
在超特大桥建设领域,斜拉索被誉为“生命线”。它以高强钢索为支撑,拉起整个桥梁,助力大桥实现大跨度的轻盈跨越,宛如巨大的琴弦撑起钢铁虹桥。对于两跨的公铁两用桥而言,主跨两边桥面需承受巨大的疲劳应力幅,加之结构温差、荷载、环境风等多种因素,斜拉索的性能关乎大桥质量安全。
欧维姆副总工程师邹易清在大桥合龙桥面介绍:“企业以前研发并应用的拉索,常规的强度为1860MPa级别,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拉索强度达到2100MPa,建造要求非常严苛,长度不允许负偏差,精度比平时提高了一倍。”为满足精度要求,项目团队根据索长影响因素,设计了一套高精度的索长制造工艺,实现负偏差为零,攻克了超千米跨斜拉索抗疲劳难题,打破了技术垄断。应用新技术,单根斜拉索最大破断力超3000吨。“仅在测试拉索性能环节,团队就反复试验1年。”
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顺利合龙。记者 郭燕群 摄
在副汊桥施工平台,广西企业的另一项创新成果同样引人注目——万吨钢桁梁实现“智慧”顶推。
欧维姆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韦朝宁介绍,副汊顶推首次采用“可视化智慧监测系统 + 多点自平衡顶推工艺” 的施工方案,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准操控液压千斤顶,以毫米级精度逐步将1.3万吨钢桁梁推向预定位置,确保施工全程可控,彻底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在现场调整的顶推施工模式。同时,通过研发的多点同步智能张拉系统,只需“一人一电脑”,便能实现大桥的12根拉索智能同步张拉,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
技术员调试智能化顶推控制系统设备。记者 郭燕群 摄
欧维姆斜拉索,拉起的是世界高度,更是广西企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的精神。大桥的顺利合龙,使欧维姆凭借核心技术从世界一流预应力企业第二梯队跃入第一方阵。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成洲表示:“公司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力争做到行业顶尖。”多年来,欧维姆深耕不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预应力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据悉,欧维姆共为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相关技术申报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作为广西唯一“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欧维姆的崛起是广西培育优质企业梯度体系结出的硕果。截至2024 年9月,广西共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0家,带动创新型中小企业1490家,初步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新闻链接:
作为巢马城际铁路控制性工程,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四线铁路。长江左汊主通航桥设计为主跨(2×1120)米三塔钢桁梁斜拉桥,也是世界上首座单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桥。
巢马城际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6年9月通车,届时,合肥至马鞍山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