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古仰望星空,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搞清楚这玩意到底怎么回事。现在,科学家又给宇宙加了个新动作:旋转。不是银河旋转,不是地球自转,是整个!宇!宙!都在转。
2025年4月,《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宇宙可能在旋转,而且旋转一圈需要约5000亿年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这个“龟速宇宙旋转理论”,居然有可能一举解决困扰宇宙学界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哈勃张力”。
哈勃张力是啥?
不是哈勃望远镜的弹力绳,也不是哈勃脖子紧张,它是宇宙学的一个大BUG,简单说就是:科学家用不同方法测算宇宙膨胀速度,结果老是不一样,差个10%左右。
别小看这10%,这可是能让物理学家几乎崩溃的程度。
事情要从1929年说起,那年哈勃老爷子发布论文,说宇宙在膨胀,膨胀得不慢,还给出一个数字:哈勃常数,代表宇宙膨胀的速度。
但随后的几十年里,不同团队用不同手段,有的看超新星爆炸的退行速度,有的分析宇宙大爆炸留下的“余温”——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结果得出的“哈勃常数”却不一致,简直让整个宇宙学界抓耳挠腮。
图为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得到的哈勃张力,结果大相径庭
科学家就像掉进了“测不准陷阱”:不是你不够精确,而是宇宙它不配合。这种矛盾,被叫作“哈勃张力”(Hubble tension)。按理说,所有测量手段应该导向一个统一答案,结果却天差地别。
于是,一群天体物理学家坐不住了。
最新出场的是夏威夷大学的伊斯特万·萨普迪(István Szapudi),他带着团队扔出一个颠覆三观的新模型:假如宇宙本身在缓慢地转动呢?别急,这不是胡扯。这个点子早在1949年,哥德尔(对,就是逻辑学界的大神)就提出来过,甚至连霍金都摸过这条路。只不过,
以前没人把它当回事,现在嘛,为了补天,科学家也只能认认真真地研究宇宙怎么“转圈圈”。
萨普迪团队做了个数学模型,设定宇宙每五千亿年转一圈(你没听错,五千亿年一圈),这比太阳转银河系中心还慢得多,但慢并不代表没用。关键是:就是这么慢悠悠的转速,能让那些矛盾的“哈勃常数”数值突然吻合了!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宇宙中的所有东西——从行星、恒星、黑洞到整个星系—都在转,那凭什么宇宙本体就不能转?
也许我们太习惯了“宇宙是静止背景板”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它也可能在跳广场舞,只是节奏比广场大妈还慢。
更妙的是,这个模型不需要我们重新发明物理学,也不用把爱因斯坦打翻重来。它用的是牛顿力学加一点点广义相对论的“佐料”,连新物理都不用上。虽然它现在还只是个简化模型,没把所有物理因素都考虑进去,但这已经足够让宇宙学界的脑袋冒烟了。
当然了,这个旋转太慢太慢,慢到你我这一生一世八十轮回也测不出来,但它对整个宇宙的膨胀速率确实会产生微妙影响。就像你在地球上转个圈不会被拍成抖音热搜,但宇宙转一圈,可能就让哈勃张力消失个十几个百分点。
萨普迪也很诚实:“我们目前的模型还不够全面,未来得用完整的广义相对论系统再算一遍。”但就目前来看,这个思路很“清奇”,却有效,而且没被现有观测数据打脸。
当然,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买账。
有人担心这模型对“宇宙均匀性”的假设过于理想化,毕竟现实宇宙中有星系群、星系墙、暗物质乱七八糟的结构。
但科研嘛,先把不可能列成列表,一个一个试过去,谁知道哪个理论能翻盘呢?
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把宇宙想成一个膨胀中的泡泡,现在可能得加点旋转,把它想象成一个气球被人慢慢拧了一下的样子。
结尾怎么说呢?宇宙的秘密总喜欢藏在我们最想不到的地方。宇宙虽然慢,但脑洞不能慢。天文学家们也许正用最慢的转速,绕出科学的一次漂亮弯道。
参考来源:《皇家天文学会月刊》,第 538 卷,第 4 期,2025 年 4 月,第 3038–3041 页,https://doi.org/10.1093/mnras/staf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