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高铁线路运营中,能够有净利润收益的线路并不多,其中广深港高铁和京沪高铁是其中的代表,今天就来聊聊这两条传奇的高铁线路能如何赚钱?
广深港高铁
作为中国南北两大高铁动脉,广深港高铁与京沪高铁在服务区域经济、创造运营效益方面呈现显著差异。
2024 年数据显示,京沪高铁以日均营收超 1.1 亿元、净利润率近 30% 的表现,持续领跑全国高铁盈利能力,而广深港高铁虽在跨境客流恢复中实现客运量突破,但受限于线路长度与运营模式,整体效益仍与京沪存在量级差距。
从财务数据看,京沪高铁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23.5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00.1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77% 和 12.35%,单季最高净利润达 36.58 亿元。
其盈利能力得益于 1318 公里线路覆盖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沿线省市贡献全国超 30% 的 GDP,叠加 350 公里时速复兴号动车组的高效运营,使京沪高铁成为全球唯一年旅客量超 1 亿人次的盈利高铁。
与之相比,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段 2024 年日均开行跨境列车 130 列,双向发送旅客 2741 万人次,其中深圳地区占比超 50%。
但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含广深港段)同期净利润仅 9.12 亿元,利润率 7.05%,不足京沪高铁的四分之一。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凸显差异。京沪高铁通过 "委托 - 付费" 模式降低运营成本,路网清算收入占比近 50%,客座率长期稳定在 80% 以上,单位公里营收达 245 万元 / 公里。
而广深港高铁因线路短(142 公里)、跨境安检流程复杂,单位公里营收仅 193 万元 / 公里,且受香港市场估值影响,其母公司广深铁路市盈率长期低于京沪高铁。
2024 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日均开行列车 190 列,较 2023 年增长 146%,但跨境动卧业务仅贡献 6.6 万人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京沪高铁
区域经济赋能方面,京沪高铁沿线城市通过高铁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的高效流通,带动曲阜旅游收入年增 14%、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
广深港高铁则加速深港科创融合,2024 年深圳北站枢纽日均客流量达 12 万人次,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入驻团队超 300 个。
但两地发展模式差异显著:京沪高铁依托国家战略通道定位,形成 "大动脉 + 城市群" 协同效应;广深港高铁则更侧重 "跨境走廊" 功能,需在通关便利化、票价市场化等方面持续突破。
展望未来,京沪高铁通过加密长途列车、恢复 350 公里时速运营,预计 2025 年净利润将突破 130 亿元。广深港高铁则需通过优化跨境服务(如 "灵活行" 延长至深圳北)、拓展高铁网络(已通达内地 94 城),逐步缩小与京沪的效益差距。
两条线路的差异化发展,既体现了中国高铁 "区域协同" 与 "对外开放" 的双重战略,也为全球高铁运营提供了 "规模经济" 与 "跨境枢纽" 的典型样本。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