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费一妍4月23日报道:4月22日至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了主题为“阅见世界,读懂中国”第三届读书季活动。在首日的开幕式现场,校图书馆发布了2024年度阅读报告,并为2024年度“阅读之星”颁奖。
据阅读报告显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年排名第一的“泡馆达人”,在一年时间里的入馆次数高达1492次。过去一年,民商法学研究生王晴从学校图书馆共借阅了91本书籍,在2024年借阅排名第六,是此次“阅读之星”之一。谈及感受与收获,她说自己特别喜欢文学小说类的作品,喜欢的作家则有余光中、莫言等,“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沉浸其中的事情,从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淀,找到解决困惑的答案和寻找前进的方向。”
连续三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官方微信发布了师长荐书名录。今年,校长汪荣明推荐的著作是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在94岁时撰写的《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作者以第一视角回顾了地球生态百年变迁,揭示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危机和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他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
今年的宝藏书单中既有人文类图书《文化的世界史:一种文化社会学阐释》《中华文明五千年》《旅行的艺术》《心流》等,也有人物传记《孤星之旅:苏东坡传》,还有解读当前时政热点的《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大国政治的悲剧》《创新者》等。在学校松江校区的文创书房内,这10本宝藏图书和一批图书馆荐书已经上架。
昨天下午的第62期博文讲堂则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研究分会副会长王光林,为学生们带来“人文阅读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换个角度看世界”主题讲座。
王光林列举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案例,畅谈人文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他指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文经典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通过阅读可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认知体系。他推荐了《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大战略:文学、治国方略和世界秩序》等著作,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在实践中捍卫、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