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岛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人民文学》传播贡献奖,董宇辉!”

随着主持人话音刚落,领奖台上,董宇辉身着西装,在屏幕中亮相。

在视频中,他表达着自己对获奖的喜悦,以及对《人民文学》的殷殷期盼。

在活动外,网上却因董宇辉获奖的话题,吵得不可开交、难分高下。



有人认为:“无作品、无资历,商人获文学奖,可笑可悲!”

有人认为:“新时代、新需求,宇辉拿贡献奖,实至名归!”

董宇辉获奖的背后,究竟是“文学已死”?还是“破土求生”?

他又有什么资格,位列文学颁奖晚会?

获奖实至名归



可能许多人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都会很纳闷。

以带货擅长的董宇辉,怎么还能得到文学奖?

实际上,他能在《人民文学》榜上有名的原因,也和他带货直播有关。



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学》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

仅仅4个小时,杂志全年订阅量就超过8万余套,近百万册!

成交金额突破了1700万元之巨!

这样的成绩远超观众和杂志主办方的预期!



相关报道文章节选

因为《人民文学》的大卖,使得每一期的文章,都拥有了极大的曝光量。

真正好的作品,也通过一期又一期地读者筛选而出。

因此,总结2024年《人民文学》颁奖晚会,才会收获这么大的关注。

而为了表彰董宇辉对《人民文学》销量,作出的贡献。

组委会特别设立了“传播贡献奖”,颁发给他个人。



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

但消息爆出的第一时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



有部分网友认为,董宇辉商人出身,忝列于众多文学工作者其中,这本身就是对“文学”的亵渎!

甚至还有些人直言:

“没作品却上榜,什么时候‘文学奖’成‘销售奖’了?”



不过静而思之,“传播贡献奖”并非什么作品奖;

对《人民文学》传播,董宇辉算得上贡献良多。

如果不是“与辉同行”,又怎么会有百万册的销量,千万元的总额?!

这个“传播奖”,他实至名归!



相关报道文章节选

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网上还会对“董宇辉获奖”这事,有这样大的争议?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对文坛乱象的“应激”,更有对“文学”认识的不同。

文坛与文学



“董宇辉获奖”会引发争议,是因为近些年来,文坛奖项实在太“水”。



先有“屎尿屁”文学荣登“大雅之堂”,再有各种“照顾”“提携”暗箱操作

本来好好的品鉴优秀文艺作品的盛会,变成了“你来我往”的交易场。

闹剧接连不断,自然拉低了对“文艺评奖”的公信力。

而除了圈子问题,人们该怎样认识“文学”,也成了矛盾爆发的原因。



很久以来,有些人对文学总有一种“独特”的滤镜。

他们认为,它应当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桌前出现在名仕大臣的房内。

而不是存在于山野地头的农人口中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篮里

这样的误差,一直存续至今,并影响现在的文学领域。



在这些人看来,文学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该是文人墨客的玩物。

一遇到崭新的力量、事物,就会批评、反对。

“董宇辉获奖”之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一部分人眼中,本来高洁的“文学”,变成了“任人买卖的商品”。

明明是最好的“文学破圈道路”,反而被诬蔑为“资本污染高岭之花”。



网友的批评

实际上,文学并不是什么高雅之士,才能创作、流传的产物。

没有流传民间的山歌,就没有千古传唱的《诗经》

没有备受欺凌的平民,就没有狄更斯的《双城记》

没有拉丁美洲各民族,被压迫、剥削的血腥历史,就没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与其说创作这些文艺作品的,是那些中外名士。

倒不如说,是每位普普通通的人,用自己的生活,锻造出来了文明的精华!



“董宇辉获奖”的背后,也代表着文学向普通人的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那在现代社会,我们又将如何发展文学?

文学的变革



文学面对的,是经营模式与内容的变革!

董宇辉与《人民文艺》的商业合作,就是走向改变的第一步!



新时代的文学,一直需要新时代的力量,去推动其发展前进。

现代高速的生活,使得现代人很难在捧起一本书,去仔仔细细的研读。

碎片化阅读、名著解说等,挤占了传统媒介的空间。

如何改革,才能在当今“快时代”中生存下去,是横亘在每一家纸媒面前的困难。



《人民文学》与“与辉同行”的合作,显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其意义不仅是为出版社,探到了一条“向新发展”的新道路;

更是扩大了文学与杂志,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而新鲜血液的引入,必将打破某些“约定俗成”的惯例。

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奖项,得到大众的关注、点评。

为文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充足、公正的动力!



茅盾文学奖

除了在商业经营领域。

文学的“新生”,应当还体现在内容创作上。



很长时间,国内文学领域总是沉浸在某一领域,无法自拔。

这些时代文学固然在一批群体中,有着深刻的共鸣。

但在社会大众面前,则显得有些“无病呻吟”

这种“伤痛文学”,早已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



“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做出的批示。

时至今日,他依旧指示着我国文艺领域的前进方向。

向社会中去,到人民的生活中去,才是推动中国文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结语



董宇辉的获奖,像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

激起的不仅是争议的浪花,更是对文学未来的思考。

从《诗经》里的民间歌谣,到今天直播间里的文字叫卖。

文学从来不是云端的圣物,而是扎根人间的烟火。



真正的文学传承,从不需要高高在上的神坛,只需要走进千万人心里的桥梁。

下一次,当我们在直播间遇见一本好书,或许就是文学与时代最动人的重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